我国小城市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研究(1)(2)
2017-10-13 02:29
导读:2.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女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均值都比男教师高,也就是说,女教师职业认 同度整体上比男教师要高,并且
2.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女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均值都比男教师高,也就是说,女教师职业认 同度整体上比男教师要高,并且除了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对领导、工作条件的认同不存在显 著差异 外,男女教师在其余几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对学生和工作回报的认同上。导 致这种状况的可能原因主┮有:
其一,受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刻板印象是指社会对某一个群体的特征所做的归纳、概 括的总和,它并不一定有事实根据,也不考虑个体差异,仅仅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些固 定看法,但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却能产生重要影响。性别刻板印象是刻板印象的一个重要方 面。Ashmore和DelBoca认为:性别刻板印象同认知有关;它是由一组看法构成;它的内容是 大多数人分别怎么看男人和女人;它被某个群体的所有成员共有[2]。比如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是有创造力的、有抱负的、有独立精神的、富有竞争性 的,而 女性 则是温柔的、善良贤淑的、重感情的、软弱的,因而人们对男教师和女教师也分别赋予了不 同的期望特征:男教师性格急躁没有耐心、感情粗犷缺乏亲和力、粗心大意;而女性有着从 事教育工作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她们从母亲那里传承了与生俱来的母性,如感情细腻、温柔 体贴,善于关心人,有耐心、有爱心等,故长期以来大众心理就把教师职业定位为最适合女 人的工作之一。受这种心理的浸染,很多女性很早就把教师职业当成首选的职业,也为拥有 这样一份体面、稳定、受人尊重的工作而骄傲。女教师实际上也早已撑起了大半边天,从数 量上看,教师职业已逐渐成为以女人为主的职业领域。在这一以女性为主的职业领域中 ,女教师的认同度高于男教师是很自然的事,也有研究表明,男人们在以女人为主的领域内 供职比在以男人为主的领域供职,满意度更低[3]。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其二,受择业动机的影响。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认为[4],择业动机 =职业效 价×职业概率。其中,择业动机表明择业者对目标职业的追求程度,或者对某职业选择意向 的大小。职业效价是指择业者对某职业价值的评价,它取决于择业者的职业价值观、择业 者对某具体职业要求(如劳动条件、工资、职业声望等)的评估。职业概率是指择业者获得某 职 业可能性的大小,通常主要决定于四个条件:某职业的需求量;择业者的竞争能力;竞争系 数(指谋求同一种职业的劳动者人数的多少);其他随机因素。择业动机公式表明,对择业者 来讲,某职业的效价越高,获取该职业的可能性越大,择业者选择该职业的意向或者倾向越 大;反之,某职业对择业者而言效价越低,获得此职业的可能性越小,择业者选择该职业的 倾向也就越小。
依据择业动机理论来推论,不同的择业动机是造成男女教师职业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当问 及“当初选择职业考虑的第一因素是什么”时,被调查的125名女教师中,46.2%的人表示很 喜欢教师 职业,21.5%的人看重其工作稳定性,25.4%的人希望该职业能实现自我价值,而只有7%的人 是因为没 有其他的选择;168名男教师中,表示很喜欢教师职业的仅占23.4%,而更多人(35.1%)则 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才进入这一行。这说明,相比而言,女教师更注重对职业本身的兴趣 ,正是由于在心底喜爱这一职业,女教师往往更多地从职业生活中体验到幸福感,更多地感 受到这一职业带给自己的意义与价值;很多男教师则原本无志从教,是其他不得已的原因使 其进 入了这一职业,或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先干一段再说,等有机会再“跳槽”。同时,对经济 收入的不同期望值也造成了男女教师不同的职业认同感。教师职业一向被视为最适合女性的 职业之一,女教师更看重该职业带给自己的内在尊严与快乐,况且从相对传统的角度看,女 性有了一份固定收入就已经能够赢得社会和家人的尊重,因而在个人收入方面期望值并不高 ;男性往往被视为一家之主,他们有责任和义务赚更多的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们觉得如 此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因而对职业收入的期望值较高,当男教师所得收入达不到期望值时 ,很多人就会产生离开的想法或者干脆选择离开,寻求其他的发展空间。在回答“你如何评 价 教师职业”一题时,不同性别的教师表现出不同观念:58.8%的女教师认为教师职 业是 “既作贡献又有乐趣的工作”,而62.7%的男教师赞同教师职业“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和 “是一种枯燥而乏味的工作”。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其三,受处事方式的影响。一般来说,在为人处世上,男性更加理性化而女性更加感性化。 比如面对大喜大悲,男性可能尽量保持冷静,女性则倾向于感情外露。有研究表明,在总体 上,女教师的人际关系质量好于男教师[5]。男教师一般以比较威严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种威慑感。当学生取得可喜的成绩 时,他虽心里高兴却很少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而女教师以其特有的温柔、亲切与善解人意 ,更 容易与学生建立一种和睦、愉快的氛围,她们所展现的喜怒哀乐,易获得学生的亲近、理解 与信任,因而女教师也能更多地从师生关系中体会到快乐 。由于在总体上女教师的人际关系质量好于男教师,故女教师一般与同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使女教师在工作上感到有压力或是心情不好时,更愿意找同事倾诉、寻求安慰和支持, 从而缓解内心的压力,调节情绪,解决困难;而男教师在面对压力 或是心情不好时更愿意把它 藏在心里,当工作遇到难题时,也更多地是选择独立解决。调查显示,61.6%的女教 师表示 遇到困难会主动请教同事,而只有40%的男教师会这样做。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就职学校的 工作群体”时,60.4%的女教师认为和同事合作愉快,沟通良好,而只有35.1%的男教师有这 样的看法,绝大部分男教师表示与同事缺乏沟通或只有公事上的沟通。殊不知,主动积极地 与 同事进行情感交流与信息沟通,可以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同事关系,获得同事的欣赏与认可, 进而增强对所从事职业的积极┣楦小*
3.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城乡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城区教师各个因素的认同度都高于乡镇教师,除了对自己职业能力、职业特 征的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余各个因素的认同上城乡教师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对城乡 男教师的对比结果、城乡女教师的对比结果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城镇男教师的职业整体认 同度高于农村男教师;城镇女教师的职业整体认同度高于农村女教师。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在调查中,农村教师们表现出的热情与配合让人感动,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生 存状况和职业环境,也能够理解他们不得不离开或期望离开教师职业的苦衷。“很多老师都 离开了学校或是离开了这个职业,并不是他们不喜欢当老师,很多从教多年的老师都觉得教 师职业本身是个很好的职业,但是现实太无奈了,要养家糊口,没办法。可以说,我们留下 来的老师,都是在凭良心做事……”这是对一位农村教师的访谈记录。“在这里工作我每 天都觉得很开心,这里的物理环境、人际环境都很不错,我能感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每天 都有收获……”这是对一位城镇重点中学教师的访谈记录。为什么两人的看法会有如此大反 差呢?原因可┠苁牵邯
其一,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直遵循20世纪80年代中、后 期的“政府统筹,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此建立的管理体制是一种在 承认和接受各种不同差别的前提下实行的以县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实质上是责任基层化。 这种体制不仅是地域经济差别的结果,也是地域教育差别扩大的根源。从一个县市范围看, 在发展“优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城乡差异,各地教育财政投入更多 地向城镇中小学倾斜,这对城镇重点中小学是锦上添花,而对农村薄弱中小学则是雪上加霜 ,导致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在经费、教学条件、教师待遇等方面出现很大差距。城镇中学特 别是重点中学的教学资源比较齐全、先进,大多备有电脑、多媒体教室、语音系统等现代教 学设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农村中学则连一些基 本的教学设施都配备不全。耒阳市一位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无奈地说:“我以前是教语文的 ,但学校缺化学老师,就让我去教化学。我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学习、钻研才慢慢上手 ,但让我感到最棘手的是学校连做实验的基本器材都没有,有些内容没办法做实验给学生看 ,学生也只有记住书上现成的结论。要是能有一套齐全的实 验设备,学生对这门学科就会感兴趣得多,而我也就不会教得那么辛苦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共4页: 2
论文出处(作者):刘要悟 于慧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