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城市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研究(1)(4)
2017-10-13 02:29
导读:5.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学历和职称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学历越高职业认同度越高。本科学历的教师在职业各个方面的认同度比专科 学历的教师更高,
5.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学历和职称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学历越高职业认同度越高。本科学历的教师在职业各个方面的认同度比专科 学历的教师更高,在职业意义、工作回报、工作条件及归属感上更是显著高于后者 。我国对中学教师的学历基本要求是初中教师大专以上,高中教师本科以上。接受此次调 查的293名教师都达到了学历的基本┮求。
我国目前的学校工作普遍比较倚重高学历人才,学校在分配具体工作时,一般 是让学历高的教师教重点班,学历低的教师教普通班。重点班与普通班的划分表面上看是依 据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流,但从中实际上折射出一所学校内部对教 师能 力和工作绩效的认可程度以及教师地位的高低——人们在心底里认为教重点班的教师肯定是 能力强的,这些教师因而也受到学生、家长、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器重,因而他们对人对事 的态度比较积极,能感受到更多的归属感。再者,由于教师的奖金、福利一般直接与学生的 成绩和升学率挂钩,学历高的教师在精神上、物质上自然都能获得比低学历教师更高的回 报,进而对所从事职业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更高的认同。
调查结果也表明,职称高低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有一定的影响。在职业意义上,具有中教三级 职称的教师更多地体验到职业带给他的意义,其次是具有中教一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而具 有中教二级职称的教师这种感受最低。在其他各个项目上,职称高低的影响并不显著。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在于:中教三级职称的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这份工作对他来说 很新鲜,很有挑战性,工作中有很多未知问题需要解决。而当他们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问题 ,或是所教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后,会感到很欣慰,很有成就感,也就能更多体验到工作的 乐趣。而获得中教二级职称的教师正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他们已有一定的资历,不 大在意一般的小成绩,但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或较快地突破以前的成绩时,又常因业务能 力或实践经验有欠缺而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这是使他们不能过多感受到职业所带来的意义 的重要原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6.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岗位和学校类别差异
就学校内部而言,教师的岗位分工主要有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学校专职管理人员可另归类 )。教师岗位及工作内容的不同,使得两者在职业认同的某些项目上具有显著差异。调 查结果表明,在对自己职业能力的认同上,班主任比一般任课教师要高,说明班主任对自己 的能力还是比较自信的。而在其他各个项目上,一般任课教师的认同度都要高于班主任,其 中在职业对自己的意义、工作回报和工作条件上,两类教师更是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可能在 于:与一般任课教师相比,中学班主任的工作量和承担的责任要大得多。近年来,很多学校 很少有人主动选择当班主任,最后只能是领导硬性安排,而且一般都是尽可能安排男教师担 任此职。为什么许多教师都不愿担任班主任呢?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班主任工作时间长 。调查得知,一般任课教师的工作时间是平均每周6天,每天8小时,而班主任的有形工作时 间是每周6.5天,每天约10小时,这还不包括经常性地思考如何处理教学和学生中出现的各 种问题和矛盾所耗费的时间。其次,工作强度大。班主任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管理班级 ,组织各种活动,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还要协调学生与学校、学生与任课教师以及家长与 教师的关系。加之现在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管,只有真正走入他们心灵的教育才能起 作用,这无疑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他们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再次,难 以获得社会的理解。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了或是某个学生在校出了意外,家长总是第一 时间把责任指向班主任。这时候,不管班主任曾经取得过多么大的成绩或是对学生付出过多 少的心血都会被这些小小的意外所抹杀,这自然使班主任感到巨大而难以排遣的压力,甚 至 感到心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工作回报跟不上。班主任每天要承受很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但所得回报并不高。目前城镇学校的班主任满额津贴每月只有100多元,而农村学校只有几 十元且每月能得到满额津贴的教师并不多,根本无法和班主任所付出的额外劳动成正比 。所有这些都导致了班主任职业认同感较一般任课教师更低,难以感受到职 业带来的意义,对所得回报和工作条件也相当不满。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学校类别也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笔者的研究中,将学校类别分为乡镇普 通、县市重点和省重点三类。在职业认同的各个项目上,乡镇普通中学教师的认同度最低。 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特征的认同上省重点中学教师最高,而在其他各个项目上都是县市重点中 学教师最高。其中,在对领导的认同上县市重点中学教师与乡镇普通中学教师存在显著差异 ;在对工作条件的认同上乡镇普通中学教师与省、县市重点中学教师存在显著差异;省重点 中学和县市重点中学教师在各个项目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长期以来,政府的倾斜政策打响了重点中学的“名牌效应”,而乡镇普通中学却逐步成为“ 薄弱学校”,这种校际间的不平衡目前主要表现在社会声望、生源和收费等方面,这些方面 的鸿沟使得不同学校教师的工作或生活环境、收入水平差距显著,有时月收入相差达千元, 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南京第46中学每年仅靠收取全校学生共约10万元 的杂费,捉襟见 肘地维持日常的教学支出,教师们在社会上抬不起头;而同一城市的南京第13中学为使教学 信息化,已将筹到的500万元用于设备改造,教师们自然也挺起了胸膛。据教育部门匡算, 重点初中收取高额“择校费”后,教师收入是非重点初中教师的3~5倍。这些差距巨大的待 遇水平必然会导致不同学校的教师对职业的不同感受。
以上分析提示我们:在社会变革剧烈化、教师职业专业化及“平衡普九”、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背景下,我国小城市及农村中学青年教师的职业态度、从业心理及工作生活状况应当引 起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在政策制定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中亦应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需求和 心态。
[参考文献]
[1]姚立新.教师压力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4.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钱铭怡.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J].应用心理学,1999,(1):14-19.
[3]陈云英,孙少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1994,(3):1 46-149.
[4]刘冰,张欣平.职业生涯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53-55.
[5]沃建中,罗良.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4 .
[6]张忠山.上海市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0,(3):39-42.
共4页: 4
论文出处(作者):刘要悟 于慧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