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优秀企业文化,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2)
2017-10-13 03:20
导读: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接受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就业水平和获取就业机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心理
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接受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就业水平和获取就业机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书生意气浓,思考问题过于理想化且做事易冲动,在缺乏对企业文化足够理解和认同的背景下,一方面难以迅速适应企业化的管理,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跳槽频繁;另一方面企业对其工作能力也会产生怀疑,所以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干脆以“有多少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将高职毕业生拒之门外。归根结底,纯粹的校园文化无法提供企业化的竞争氛围,也无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是解决这个困境的重要途径[3]14。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精神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但是,尽管目前高职院校为大学生创业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如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帮助、方式上引导,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长达15年左右单纯的校园文化熏陶后,缺乏企业生存理念的高职大学生实战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欠缺,稍遇困难便临阵退缩,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通过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锻炼其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心理能力,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去创新,更勇敢地去创业。
引入优秀企业文化,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三、引入企业文化的方式方法
要打破单纯的“为文化而文化”(即建设为校园文化而引入企业文化)的误区,明确文化建设的最高宗旨仍是服务和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不仅仅要从校园文化的自身建设着手来抓好这项工作,更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学体系和学生管理、文化活动等各项工作来思考如何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笔者拟结合一些高职院校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的成功范例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1.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企业的精神文化。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要明确引入企业文化的目的,即更好地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最根本的是必须在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中融入企业化的办学理念,在校训、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体现和融合企业的精神文化,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明德、精技、敬业、有为”的校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自强、明德、敬业、崇技”的校训和“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诚信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创业意识,并具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等。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很强的仿真和生产性的教学情景中逐步渗透企业文化。基于“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工作的内容是学习”的教学理念,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将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或项目活动与教学内容挂钩,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企业“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实现校企文化对接的根本保障。
3.用企业化的方式进行学生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接受、适应职场化人际关系,正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俞仲文所言:“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员工,但不完全是员工;教室是车间,但不完全是车间;教师是师傅,但不仅仅是师傅;校长是企业家,但不完全是企业家,”[4]21以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企业化、教学职场化”管理理念等,都是以企业方式管理学生,引导学生适应职场化人际关系的成功实践。
4.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政工作中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第一,仿效企业实施“CIS”设计,突出职场化、企业化等特点。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是通过对企业形象的有关要素全面系统地策划、规范,并通过全方位、多媒体的统一传播,塑造出独特、—贯的优良形象,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品牌、商标、标识、广告)等,其中“VI”即视觉识别系统是最具传播力、感染力的要素[5]。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致力于打造自己的“CIS”,这无疑是件好事,但大多数是从塑造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等角度出发,没有考虑高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没有和普通本科院校相区别。高职的“CIS”设计必须突出职场化、企业化的特点,如“VI”设计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在实训楼里悬挂“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手脑并用,双手万能”、“让每个人找到合适的岗位,让每个岗位找到合适的人”、“学技术,练技能,当能手”、“质量在我手”“等标语,让学生直接感受企业化、职场化氛围;第二,利用社团活动宣传、介绍优秀企业文化。社团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至关重要的窗口,也是联系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利用社团活动宣传、介绍优秀企业文化,关键在于引入的企业文化要与本专业(行业)乃至未来就业的岗位对口,才能起到实际效果;第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渗透企业文化,如改革辅导员、班主任由学校教师担任的单一结构,聘请劳动模范、企业(行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或职业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更能使学生接受职业道德的熏陶。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 朱小峰.试论企业文化在高职院校文化精神中的渗透[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0.
[2] 蔡 宏.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57.
[3] 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教育与职业[J],2006,(9):14.
[4] 杨国兰.论职业院校办学管理的企业意识[J].教育与职业,2007,(17):21.
[5] 王 华.引入CIS战略打造高职校园品牌[N/OL]. http://www.wzvtc.cn/News/ShowNews.asp?id=2539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付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