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析(1)(2)
2017-10-14 05:04
导读:2、实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多样化 目前师范院校所培养的师资尚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加之高职教育中专业课程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专业建
2、实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多样化
目前师范院校所培养的师资尚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加之高职教育中专业课程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专业建设过程中,采取多样性、多渠道的方式培养或培训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和需要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采取引进和培训方式,建立一支适应高职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挖掘现有师资队伍潜力,筛选并培养专业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师资队伍,逐步实现现有师资转型。同时,根据高职教育与行业依托的特定关系,在行业、企业等部门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通过有关途径充实专任师资队伍,从而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增强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建立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助于在师资培养、考核、聘用等方面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激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二)产学研一体化
1、树立产学研结合理念,指导专业建设工作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密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加强专业建设的宗旨是提高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也必须通过社会加以检验。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结合,征询用人单位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并指导专业建设工作,促进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同步发展。
(三)课程建设特色化
专业课程建设特色化要求根据专业自身的内在要求,对课程的体系、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突出个性。当然,专业课程的特色又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其特色表现在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3个方面。职业教育的这种特性既是通过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体现出来的,也是通过专业建设的各要素来实现的。因此,在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挖掘其特色。
大学排名 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
能力本位观念既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专业建设的目标。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只有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与目标,才能使专业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使专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专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2、以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整合和完善课程结构为主线,形成专业课程特色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目前,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模仿甚至照搬高等专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或者是高等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压缩,在一定程度上尚未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因此,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更新课程内容、整合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高职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技能性与职业性。
(四) 注重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中,应当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需要,注重其先进性和实用性。一方面,针对不同专业对实训基地的特殊要求,学校自身应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和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依托行业的优势,在校外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并不断地扩充与完善,有选择地建立实验、实训精品基地。
总之,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专业建设,以适应不同阶段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职教论坛,2003,(1)
[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职教论坛,2004,(1)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Z].2000,0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