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服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1)

2017-10-14 05:3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服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nbs

             作者:钟安华 高磊 李月 杨轶 陈继红

摘 要:服装工程是培养服装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多元化人才的专业。既要求他们有一定理论知识来导航企业,也要求他们有一技之长。针对该专业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学科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关于服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方案。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队伍的模块化、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毕业设计的模块化。每个模块中都安排了相应的子模块,通过子模块的具体实施,体现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保证方案的顺利实现,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加快现代化的人才培养进程。
关键词:服装工程 专业人才 培养 模块化
服装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和理论水平较高的综合性服装专业,其人才是能引导企业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明显不同于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学习的服装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而培养的是多元化服装人才。随着服装科技进一步发展,服装行业竞争日趋剧烈,企业要求更多专业人才进入该领域,希望学生在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在最近的几年企业任聘中,基本在服装工程专业上提出的是这几方面的人才:服装生产与跟单、服装生产管理、服装销售与外贸、服装品牌策划、服装打版与CAD等。从中可看出高校培养服装工程人才的几个方面。全国有十多所服装院校在办服装工程专业,学校要办出特色,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办出我校服装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人才培养之路。经过多年对服装工程专业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决定实施人才的模块化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模块化、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和毕业设计的模块化,使学生既有整体素质,基本功扎实,也有个人特长,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


一、教师队伍的模块化
其实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首先是教师队伍的模块化。“名师出高徒”,好教师是培养好学生的根本保证。什么是教师队伍的模块化?最初它来源于计算机的模块化设计,现在人们利用它在各个方面。这里主要是根据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几个方面将一个专业的整体教师相应分几个群体,每个教师分别属于它自己的一个群体中,他对这个群体中的多门课程应该有专长,和传统的一个教师只能传授一门或有限的课程有明显区别。比喻在以前的排课中就发现有的老师在讲完服装结构课后因不熟悉工艺部分而不愿意上服装工艺课,只能安排另外老师来上。这样造成了后面的老师对前面老师的内容不熟悉而完全按自己的一套内容和办法来授课,如果内容不相吻合,使学生觉得迷糊,既对前面的结构内容认识不够,也对后面的工艺操作感觉费劲;甚至有的部分是重复的,影响效率。因此很有必要整合这两门课由一个老师来担任,这样在结构课上一知半解的可在工艺课上进一步理解,通过工艺课也可发现结构中不合理的东西,且在工艺课上也不需重复结构课的内容。在学生完成过一件服装的加工后,再对其他服装的加工只需讲解关键和不同部位加工方式,肯定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势必教学效果明显好转。作为教师要较好地上好多门相关联的课程,这要求他有多方面知识。模块化人才培养首先对过去单一学科型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每一位教师应是既懂理论又熟悉实践的专业多面手。针对现行教育的教师,要很快适应模块化教育,开始肯定不适应,因此首先要从教师培养开始。可从两方面入手:
1、鼓励老师继续进修和下厂锻炼,实践能力较强的老师继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较深而实践差些的老师下厂为期一段时间的实习。为了保证现行的教学安排,这种学习和锻炼一定要分期、有计划地安排。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一个专业的支撑实际上要靠教学、学科两方面,因此要加强学科建设。为了配合教学分块,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在不同的学科分块中,参入相应的科学研究。这一项很重要,不参加学科研究的老师肯定成不了一位好老师,最多是一个很尽职的老师。所以要多鼓励老师参加科学研究,以提升老师整体素质,保证模块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在高等教学中,人们利用模块化来改变传统独立和分散的课程设置模式,而是集中一段时间由教师负责把几门相关联的课程或实践过程揉在一起,根据实际时间段或内容设计几个子项目作为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包含一个时间段的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样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将相关联知识的整个内容完全学会,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如早几年排课出现过这种现象:大学二年级安排了市场调查,到了四年级才学市场营销,这种颠倒顺序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在市场调查时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调查,也不知道设计什么样的调查内容是科学的。结构课和工艺课上课的时间段,中间隔得很长,结果结构课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工艺课才开始上,往往在工艺课上又要重复结构课内容,这样效益很低。所以在传统的课程里,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把本身联系非常密切的两块内容割裂开来,为典型“单科教学”,且课程时间安排的跨度大,甚至时间上顺序颠倒,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脱节,学生学习效率低,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最近几年,我们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将过去只是认为“服装工程学生应培养成服装企业的工程师”的理念提升为“服装工程学生应培养成服装行业的导航者”。在新的专业培养指导思想下,我们不断改革和调整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模块化课程设置。它的优点主要体现为:一是时间集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将相关联的多层次知识迅速融会和贯通;二能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时间跨度,增大了传授知识的信息量;三有利于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迅速指导实践,丰富了实践经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更深入理解。在模块化的实施中,将整个内容分六个模块:公共基础知识的模块、化学与服装材料知识模块、结构与计算机知识模块、服装生产和管理模块、设计与品牌策划模块、营销与外贸知识模块。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职业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基本途径(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