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职业院校后勤服务管理必须实行社会化改革,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行思路创新,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因校制宜对学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胆探索和改革。实现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转变观念,综合配套,加强监控。
关键词:服务保障体制 经营管理体制 配套措施 监控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强烈冲击着学校后勤长期形成的自我封闭、自我服务的服务保障体制,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要努力实现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后勤工作者的共识。实现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转变观念,综合配套,加强监控。
一、转变观念,建立新的经营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习惯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对学校的后勤管理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把后勤工作当福利事业办,管理模式也是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这样的后勤工作方式在学校教学管理者、后勤工作者、教师、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管理者往往觉得这样用工、批钱、批物比较方便。这样不讲核算,不计成本必然会造成学校服务项目越多、规模越大,包袱越大,学校将逐步走向困境。现如今学校要扩大规模,校长首先碰到的是宿舍不够、食堂不够、教室不够等问题。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对后勤需求不断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与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学校后勤越来越难办。因此,要想使学校后勤管理走出困境,就必须实行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首先要求提高我们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明确其目的、意义。要变学校后勤服务由学校直接管理、全包统管的观念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方式。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其二、要建立与这相适应的新的学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的后勤工作,一直都是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而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学校发展要求很不适应,并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障碍,必须予以改变。学校在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目的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转变观念,进行思路和体制的创新,引入市场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造条件,逐步把学校后勤由学校直管,学校统管变为企业化管理,把学校后勤部门从学校事业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组建一个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学校后勤服务实体。在运行机制上,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用工聘任制,在人事劳动用工方面,打破行业界限,实行双向选择,按专业标准实行竞争上岗。在激励机制上,建立健全职工考核、评估和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在用工制度上实行学校后勤职工全员聘任制,按岗位需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条件下竞争上岗,在人员素质上优化,在管理方法上科学化,在管理资源上社会化,在管理手段上现代化,最终形成“小管理——大服务”的模式。因而,打破传统的旧的管理体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学校后勤管理化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使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综合配套,创造有利于后勤工作改革的大环境
综合,是指学校要努力营造改革氛围,对全校各部门的改革要做整体考虑;配套,是指改革措施要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脱节、相互抵触、相互矛盾。后勤社会化服务是后勤改革的重要举措,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有无“综合”的大环境,有无“配套”的改革措施。下面以我校食堂社会化服务为例加以说明。
我校是2005年实行食堂社会化服务改革的。改革时,首先面临的是食堂原有职工的岗位、去留等问题。这些食堂正式职工与学校其它职工一样曾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过贡献,而对社会化服务,他们面临三种选择:一是自己干,即参加竞争,承包经营;二是跟人干,即以炊事员身份跟新的承包人干;三是到别处干,即到别的科室寻求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有明确的态度,配套的措施和坚定的信心。就配套措施而言,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内容:(1)制定相应措施,鼓励正式职工参加承包经营,但要注意不能大包大揽,否则会造成不公平的竞争;(2)允许食堂职工到其他部门流动,但必须是个人申请,有关部门同意,学校协商安排;(3)如未承包经营,也不愿到学校其他岗位从业的,应予下岗。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