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2)
2017-11-12 01:18
导读: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极、被动。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
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极、被动。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二) 学会欣赏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过去,作为教师,总以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为荣,总是摆着高高的架子,让学生敬而远之。其实,这种刻意,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试想,让学生敬畏,让学生仰视,学生又怎会向你倾吐内心,又怎会使你真正地了解他们。没有了解,谈何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富有个性特点的个体,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闪光的地方。而这些闪光点,不是教师所恩赐的,教师仅仅是起到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应该说,每一名未成年的孩子,都潜藏着这种可能性。
(三)允许学生犯错。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犯错的时候。而大人与孩子相比,犯大错的往往是大人。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得更聪明些;而整个人类,也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碰壁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从而获得进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有被蜜蜂蜇过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窝。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懂得自己总结出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的经验。因为,学生的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某一个成功的铺垫。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一位教师能否与学生建立一种心理相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关系到一个班级的好坏,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参考文献:
1、孟宪平《角色的转变》《学与思》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