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主动的去探究,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从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造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学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科学是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始,实验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造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追求的目标。
一、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好奇心的保护,唤起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主动的去探究,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如教学《电路》一课时要求学生用导线把一节电池和小电珠、开关连接起来,观察小电珠的亮度怎样?结果实验效果各不同,有的学生小电珠很亮,原来他是用了二节电池。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个不一致,使他发现了小电珠发光效果明显的一种方法。因此,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为此锲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除了增加电池,还有哪些办法也能使小电珠发光效果更明显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室动手试试。”这时学生创新的意识更强烈。正像徐康毅同志所说:“孩子能想别人没想过的,说别人没说过的,做别人没做过的,这是一种创新行为的表现,我们不仅不能批评,反而应大加称赞......”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引导发散思维,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
科学教材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素材,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更好的挖掘教材的各个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实验:拿一支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水是否能流到瓶子里;再把瓶塞松一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水流进瓶里了。你还有其它的方法能让水流进瓶里吗?学生思索后,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气氛十分热烈,有的说可以在瓶塞上开一个小孔,有的说可以在瓶子上凿一个洞,还有一位学生说可以设计一个分成两格的漏斗,一边放水,一边空着.....学生的交流使他们获得了意外的信息或“灵感”。教师抓住这些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这将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