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总之,我们的道德教育缺乏对个体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个体缺乏足够的重视,使未成年人在德育过程中没有形成最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德品质,更未将这种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要求。传统社会中以服从为主的道德范式在网络社会中已部分失效,只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高层次上的自律性道德,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教育方略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网络知识的教育仍旧停留在资格考试的层面上,甚至不少学校根本就不涉及—对学生不仅没有网络知识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更是一片空白。而少儿图书馆作为未成年人课外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要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网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爱好,循序渐进地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上网,使其从小就学会在一个信息化的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应有的是非观念和自制力。
3.1更新德育教育观念,德育目标应以培养道德主体为核心
今天的德育教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家庭、学校的围墙再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青少年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的道德选择。
未成年人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剥夺青少年选择的权利。我们必须尊重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辨析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因而,建立一种“教会选择”的教育观念是教育适应网络社会的首要举措。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也不能仅仅要求未成年人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锻炼未成年人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性。
3.2强化信息道德观念,规范网络伦理行为
网络属于大众媒体,网络秩序的维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素质。目前,我国网络立法方面尚未完善,信息素质教育尤显重要。因此,要注意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规范未成年人的网上行为。要教育未成年人自觉维护网络文明,树立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对网络信息中的不道德现象进行抵制,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面前,要自律、自控、自辨、自我约束,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