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1)

2017-11-18 05:0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各地编写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
摘要: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各地编写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比较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教材出版品种繁多,但缺乏特色教材;教材评价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选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教材修订周期过长,推广使用不够及时;教材编排的零起点与模块化,导致教学内容很难体现螺旋上升;教材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过分强调“任务”或“活动”,忽略知识的系统性;教材过分强调基础或创新,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教材过分强调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削弱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注重纸质教科书,忽视教材的立体化。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问题
 Abstract:B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recently publish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we have found there exit the following problems:more publications,less characteristics;lacking of th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the regionalism in selecting teaching materials;too long cycle in revising,not prompt enough in Promotion and use;Compilation from the zero starting point in the form of modules,less attention being paid on the spiral transcendence of the contents;over emphasizng student-centered ideology,neglecting teachers’guidance;over emphasizing tasks and activities,neglecting systematic knowledge;over emphasizing bases and innovation,neglecting the negotiation of both aspects;over emphersizing the integration with other subjects,weakening the knowledge and skill of information technonogy;attaching more importance on paper publications,neglecting the three-dimens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information teachnology teaching materials;probl
  跨入21世纪,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我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材作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物化形态,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各地编写出版了数百种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但编写水平参差不齐,选用体制不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一、教材出版品种繁多,但缺乏特色教材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和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中都鼓励信息技术教材多样化,可以是“一纲多本”甚至“多纲多本”。这本来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一大历史性进步,但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市场的开放与巨大的需求量,使之成为众多机构关注的焦点和追逐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出版了200多种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从总体情况来看,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呈现多样性、多层次、综合性等特点,加之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石尚未形成,没有一整套成熟的编写经验可供借鉴,目前出现了大量低水平重复的教材,甚至不合格的教材,许多学校感到“信息技术教材版本多、品种多,但编排形式大同小异,很难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教材”。

  事实上,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受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设备配置相差悬殊,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学生能力基础不同,使得各地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很难在全国甚至一个省市、一个地区范围内作统一的要求,也很难编写出一套完全符合各地需要的统一教材。因此,除了追求编写不同品种的优质教材,还要编写不同层次的优质教材,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正如前面所述,信息技术教材出版品种之多,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但是,低水平重复的多、内容雷同的多、编排不合理的多,事实上至今仍然缺乏多层次、多品种的特色教材。为此,需要有关部门合理、科学地设计、编写、出版、评价、管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由具有专业素质的编写队伍和编辑队伍来从事编写出版工作。同时,编写出版单位要保证教材推广使用后的市场服务体系,能够做到培训到位、配套资源到位、修订更新到位,把教材质量的稳步提高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切实为教与学做好全方位的服务,真正推出高质量、多层次、多品种的教材。
上一篇:论课程实施中的七大关系(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