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2)
2017-11-25 03:09
导读: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稳定学生的创新心理 所谓创新心理,是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心理;是一种敢于走前人没有走的路、敢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稳定学生的创新心理
所谓创新心理,是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心理;是一种敢于走前人没有走的路、敢于挖掘前人没挖掘的真理、敢于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进取心理。所以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师不仅要
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和勇于战胜困难,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稳定学生创新心理。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开拓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
音乐学习中,学生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乐理知识记不住,好的方法掌握不了,和声习题做不出来,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等。有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就缩手缩脚,甚至产生退却心理。作为教师, 既要启发他们去解决问题, 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特别是在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中,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习题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 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教师应采用以“激励为主”的方法,在关键时刻,教师哪怕是说一句“我相信你能解决”的话,都能给学生力量,给他们增添信心。这样他们就会从书本上、从同学那里、从一切可能达到的途径中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学生的创新心理也自然得以稳定。
四、磨练学生意志,打造学生创新毅力
创新活动是人类一种最伟大最艰辛的劳动,历史上每项发明创造都包含着发明者的心血和汗水。为了一项研究,有的花费了一辈子的精力,也有的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去奋斗、去拼搏。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历经几十年才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就是一个典型的(转第47页)(接第52页)例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 因此, 磨练意志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磨练学生意志?笔者认为:找出学生薄弱环节,才能打造学生创新毅力。如和声教学,为旋律编配和声是学生之弱势,教师应有意多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一个个排除,运用不同的方法,编配丰富的旋律,然后通过钢琴演奏、声部演唱,使学生感受实际音响效果。对和声配置所欠缺的地方,再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修改。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最圆满的答案,对学生而言,攻克了一道难关,也就是一次创新活动的尝试。在创新尝试中, 学生既经历了艰辛,又品尝了苦尽甘来的滋味。通过不断地磨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五、鼓励学生善于动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为社会提供新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集思维与现实,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现,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与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着重体现在动手与音乐活动上。
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大环节。在音乐创作中,创作者主动寻求和创作符合自己审美意愿的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必须通过演唱者、演奏者的表演活动。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融汇了表演者的心血和对音乐的再创造,即音乐的“二度创造”。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