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历史与社会教材灵活使用方法
2017-11-25 03:0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探讨历史与社会教材灵活使用方法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
摘要: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更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教师应做教材的主人,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教师如何围绕《课程标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如何更好地创造性使用《历史与社会》新教材?这是《历史与社会》老师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试着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历史与社会》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的一些做法和反思,谈谈 “活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材的几点体会和策略。
关键词:活用教材;课程开发;《历史与社会》;创造性
1在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前提下,坚持课程资源利用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新课程倡导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历史与社会》 的,课程资源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等包括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不可否认,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是我们教师教学可以利用的最直接、最便利的一种现成课程资源,是
社会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凭借和依据;但《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不是我们教学中的绝对权威,在内容上也存在美中不足;如果教师完全依赖于教材、仅仅局限于《历史与社会》教材,这无异于“教教材”,不仅有悖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还会使我们的课堂没有了生趣和活力。因此作为教师,要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深入理解、领会教材内涵、最大限度挖掘教材资源价值的同时,走出教材资源的狭隘视野,尽可能开发与利用包括网络、图书、音像、图片、社区、学生、多媒体等一切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可用的资源,树立正确的大课程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灵活地将历史与社会教材与现实素材在教学上整合
(1)把社会热点、焦点与教材整合进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历史。
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这是当今社会赋予历史教育的职责之一。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现实问题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它们引进课堂。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把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精神生活积极、充实,甚至非常热烈;又可以以现实问题为媒介,引起学生对一些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关注与探索。
例如:在《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中我就与目前发生的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相联系,分析了起因、表现及解决的对策。
当把大量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焦点恰当地引进历史课堂后,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沉寂、远古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富有时代感;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真正让历史与现实相通,因此使
历史学习避免了“纸上谈兵”的窘境,从而变得有实际价值和作用。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创设挑战学生思维能力的现实性的问题情境进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历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渴望成功的内驱力的作用下,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历史上有很多很神秘很具有挑战性的谜团,许多学生都感兴趣,但就大多
数学生的知识积累来说,解决起来还较困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一些他们喜欢的,要用历史知识来解决的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进行历史教学,也就是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为背景进行情境性模仿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历史。
许多学生怕学历史与社会学不好的原因是:在绝大多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与所学历史内容相应的生活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创设以学生生活为背景的情境,进行模仿性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一些真实体验,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或者是产生一些疑惑,从而能够部分地理解历史,达到“顺应”的效果,完成学习任务。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和
校园生活为背景创设的真实的历史教学情境,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在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能理解或部分理解比较陌生、艰深的学习内容,使历史学习变得轻松、容易、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