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苏联解体的民心因素分析(4)

2018-01-19 01:42
导读:(二)青年人对社会主义的失望 任何社会的未来都是由青年人把握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迟早要落在苏联轻年人的肩上。苏联的社会主义对青年人吸引


(二)青年人对社会主义的失望

任何社会的未来都是由青年人把握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迟早要落在苏联轻年人的肩上。苏联的社会主义对青年人吸引力当然也不会保护苏联的社会主义阵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没有领略过沙皇制度的残酷,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中,很自然他们对这种制度有更高的期待。且在西方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被资本主义的表面富裕和繁荣所征服。可是现实生活中与他们期待的有巨大的反差。“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高层鼓吹的所谓“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各级各类官员享受特权,贪污受贿,生活奢侈堕落,短缺的商品到货后,官员们可以进入仓库任意挑选,而普通百姓却的排队购物,生活中的时间大量被用来买商品。并且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在“真正平等”的制度下,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拥有、享有一切。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青年人对“社会主义”极其失望,而且怀有深深的敌意,既而使得青年对官方宣传的必然灭亡的西方社会有羡慕之情。苏联共产党失去了青年,这无疑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百姓出现了苦闷、彷徨、失望和冷漠情绪。官方宣传的社会主义好在哪里?80年代的人们描述说:“我们的不是我的,全民的是谁也不属的,实际上是无主的。”社会主义在苏联百姓的心目中竟然是这样的。怠工、酗酒、劳动纪律松弛日益成为突出的,很多人上班迟到,且完成的任务质量差。苏联人由于内心的苦闷酗酒现象十分普遍,成为社会的毒瘤。据统计,到八十年代初,全苏有三分之一的成年公民处于经常烂醉如泥的状态下,因为酗酒导致的事故、伤亡、强奸和暴力实践直线上升,社会制安状况大大恶化。到八十年代初,莫斯科成为世界上极不文明的大城市之一。这也是戈尔巴乔夫上台不久就发动声势浩大的“反酗酒运动”的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实行多党制时,面临苏联解体的局面时,广大的民众只是口头上支持苏共的领导,并未能真正的采取实际行动捍卫社会主义政权,光靠几位热心的高层领导显然不能奏效。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矛盾、离散民心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为了改变苏联社会经济停滞的不良状况,提出了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在1985年至1988年6月的第一阶段改革中,在方面主要强调改革的必要性和提倡“民主化”、“公开性”、“人道主义”。在经济方面开始改革,提出了对国有领导放松并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变管理,实行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营,在放宽政策扩大农民自主权。可以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他的改革只有改革方针缺乏具体方案。并且没有及时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改革触动了许多官员的既得利益,进行改革的步履维艰。实施一年,生活用品短缺的问题没有什么改进,人们看不到加速战略的好处。初次改革的结果令人失望。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社会停滞,改革屡遭失败的根源在于斯大林时期形成的僵化的政治集权体制”。戈尔巴乔夫转而热心鼓吹“各国自由选择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呼吁“各国相互承认各国人民有权走自己的发展路并尊重各国人民所选择的国际秩序”。戈尔巴乔夫的这番言论助长了个加盟共和国内反对派积极向西方靠拢的行动。以后戈尔巴乔夫于1987年11月出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书中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民主化的程度不仅决定改革的成果,还将决定社会主义的未来。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了60年来的经验教训,揭露了批判了苏联体制的种种弊端。并通过了七项决议,包括明确党的领导,提高苏维埃的地位,改革选举制度,加强法制和监督。随后加大在政治领域的改革越走越远。1990年二月苏共中央全会修改1977年的苏联宪法第六条关于“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组织的核心”等规定。同年3月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取消宪法第六条,修改为“苏联共产党、其他政党以及工会、共青团、其他社会和群众运用通过自己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政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从上取消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1990年最高苏维埃颁布《社会团体法》法律上更为多党制提供了方便,造成苏共党内风化严重。激进的叶利钦在苏共28大上公开退出苏共,掀起了退党的热潮。叶利钦公然支持民族分裂分子向联盟中央闹独立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领域进行了没有原则的改革,再加上经济状况的恶化:1990年苏联的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减少2%。国民收入减少4%,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内债已经达到5000多亿卢布,外债近700多亿美元,外贸赤字达100多亿卢布,均创最高水平,商品奇缺,供应紧张。1990年初在200个城市的1200种商品只有150种可以保证供应,这种情况到了第四季度进一步恶化1000种商品竟有996种商品经常性的供不应求。加上戈尔巴乔夫过激化的市场经济改革,致使分配系统、流通系统 、运输系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1991年的时候,情况继续恶化,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借机驾祸苏联共产党,致使人心涣散,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意识危机,鼓励人们揭露苏维埃社会的阴暗面,否定苏联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苏联社会长期积压的矛盾激化,加大了民主的步伐以至于将苏联的命运完全寄托于西方国家的援助。苏联的民主化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完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到后来局面失控,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势力乘机兴风作浪,夺取政权。
上一篇: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