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2)
2018-02-08 06:49
导读:3、观摩研讨 观摩研讨是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相互切磋、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提高业务能力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项有利于教师的持续培
3、观摩研讨
观摩研讨是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相互切磋、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提高业务能力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项有利于教师的持续培训和专业成长的有效激励措施。教育实践中的观摩研讨存在一定的弊端,并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而以考核为目标,缺乏对教师本身课堂行为中肯的评价和合理建议,使这种激励形式蒙上了一层功利色彩,受到大多数教师心理上的排斥,削弱了其应有激励效能。在教育实践中,为完善观摩研讨这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发挥出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水平提高的作用,学校要摒弃观摩研讨是以考核为目的的观念,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取向,尽力营造同事互助的氛围,想方设法开展教师喜闻乐见的、灵活多样的观摩研讨活动,促使教师能够相互沟通和理解,在不断的教研切磋中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持续地发展和成长,达到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目的,真正发挥观摩研讨的激励作用。
4、提高工作自主权
高校教师是知识型的工作者,是富于智慧的高智商高能力的群体,他们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喜欢宽松自主的工作环境,比较排斥过多的条框限制和过分约束,而是倾向于在工作中进行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强调工作自主对他们高校教师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激励因素。例如加拿大高校就很少去规定工作纪律、工作规范等约束措施。管理者认为,必须充分激发教师的自我约束力,只有在教师自我约束机制已经形成后,学校在管理中给教师的“自由度”越大,教师的自我约束力越强。反之,如果对教师约束过多,会大大打击教师T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育实践中管理者要适当放权,赋予教师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和白南度,给教师创造一个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把工作的自主权交给教师,放手让教师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独立地处理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专业成长激励机制的心理效能
1、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揭示了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阿尔德弗的ERG理论也强调人有成长的需要即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渴望着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升和外化,希望塑造成自己理想自我勾勒的完美形象,有能力迎接更大的挑战,完成更高要求的任务,使自己的潜能在现实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成就能够成就的一切,并从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成为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飞涨的今天,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高校教师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形势,这种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而上述几项基于专业发展的激励措施恰恰能很好地满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