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1)
2018-03-02 02:5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论“动”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已经开始,从新认识“动”在
摘 要: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已经开始,从新认识“动”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动”起来,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求新 求学 求知 求异 求美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已在全国正式启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新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向我们每个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今天,我们重新认识“动”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真正“动”起来,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树立全新的音乐教学观念,让学生“动”中求新
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于音乐独特的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真正的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具体内容和方法:1、动口:演唱歌曲、视唱曲谱、声态模拟等;2、动耳:聆听音乐作品、辨别音高、音色、旋律、节奏、调式、力度、速度、以及情绪等;3、动眼:视唱曲谱、观看挂图等;4、动手:进行器乐演奏、节奏训练、手势练习、音乐游戏、律动、舞蹈、表演等;5、动脑:对音乐进行理解、想象、记忆、创造、再现等。除此之外,教师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上。营造创新的氛围、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的勇气和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探索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动”中求学
新的课程标准展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他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彻底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教学。
1、创设“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加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
2、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师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配合、学会关心、学会竞争。
3、留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音乐作品(歌曲、乐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并在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的亲身体验过程中,真正感受到音乐美,从而激起他们追求和创造美的欲望。
三、尝试全新的音乐教学方法,让学生“动”中求知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最怕的是教室不安静,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而新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课堂上教师更注重启发、培养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表现、敢于质疑,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
1、情境诱导法:通过音乐语言、舞蹈语言、录像画面、音响效果、多媒体再现引导学生听、看、唱、律动、表演、情感体验、主动联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