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泥潭”(1)
2018-04-28 01:0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走出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泥潭”(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给语文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不但改变了以往“粉笔加
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给语文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不但改变了以往“粉笔加黑板”的落后局面,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的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它集 “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 形象直观的特点,使教学难点为此变得简便、易于操作 ,老师为此教得生动活泼了,学生因此学的积极主动了。也正因为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使一些老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不管什么情况都不加区别的使用,致使语文教学走进了多媒体的“泥潭”,让人想爱不容易。 泥潭一:以制作课件代替备课。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没有充分备课,就不会有精彩的语文课。尤其是随着语文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将更具个性,教师不可能以固定的答案限定学生的思维。但有些老师却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于是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制作课件上,却忽略了对教材的挖掘、学法的研究,结果得不偿失。其实,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是备课的一个部分,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 试问:这样肤浅的备课能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 泥潭二:以教育手段代替教育思想。 某些老师认为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先进,主要表现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上。于是不管什么课型、教学什么课文都一味地使用多媒体,似乎没有多媒体支撑的语文课就不叫语文课,尤其是在优质课、公开课上,好象不用多媒体就标志着观念落后,有些部门甚至以多媒体的运用作为优质课、公开课评选的硬件。实际上,在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整合课上我们会发现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手段的外衣下进行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多媒体只是充当了教师灌输、填鸭的工具。 试问:这样的教学思想能引领语文教改走向崭新的天地吗? 泥潭三:以视听媒体代替学生活动 在一些公开课、评优课上,我们会经常见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各种信息,声音、图象、文字可谓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虽说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在这种课上多媒体成了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课件过于娱乐性,缺少文学性,缺少教学的严肃性,结果使课堂是过于活跃,说玩逗唱地闹哄哄一阵,偏离了教学主题,以致于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好听、好玩,但没有教学重点,不能扎实基础教学。课件制作过多追求刺激,把声音、图象、动画等一古脑地全部加上,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变成了课堂上新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是这些老师始料不及的。 试想:缺少对语言反复品味、涵咏的语文课能培养出能说会写的学生吗? 泥潭四:以单一“人机”对话代替多边对话 在某些整合课上我们有些老师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了“人机”对话这一狭小的范围内,整堂课老师、学生忙忙碌碌,似乎达到了多边活动的程度,实际教学效果却令人担忧,因为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仅仅局限在把学生引导到设计好的答案上来,是“请君入瓮”,学生也被动的局限于课件设置的“圈套”中,学得被动。而真正的“对话”应是教师、学生、文本、生活之间的多边交流,网状交织,学生在多边对话中提高思维品质,提高语文素养。很明显,单边对话的效果是远远不及多边对话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中国大学排名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插上腾飞的翅膀
初探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