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强化课堂文化氛围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李建英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文章根据高职“3校生”英语教学特点,把英语课堂教学作为1种文化来思考和优化,努力强化课堂活力氛围,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文化 3校生 活力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8-2462(2008)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致包括两类学生,大部分是经过高考进入高职院校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还有1少部分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些学生又被称为“3校生”。笔者从2004年开始承担本院“3校生”的英语教学任务,发现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乏味,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根据这1实际情况,本人将高职“3校生”英语课堂教学作为1种文化来思考和优化,把提高课堂活力氛围作为重要措施来强化,取得了1定的教学效果。
1、转变教学理念,把英语教学作为1种文化来思考
英语课堂教学实际上是1种课堂文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不会影响课堂文化的内涵。国内外许多教育研究者认为,课堂文化主要包含以下3个特征:
第1,生命化的课堂文化: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学生生命成长必备的共享的核心价值观,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生命的意义,即首先必须承认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2,智慧型的课堂文化:其中包括学习内容的智力挑战与充实,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创造性、自然生成性和智慧;
第3,有效性的课堂文化:有效性,是课堂文化的技术标准,有效性的课堂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差异性,即不求人人都会,但求人人理解,不求个个全对,但求个个进步。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英语课堂的文化应体现在由原来的工具性学习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1转变,体现语言价值完整性的回归。
2、适应学生特点,把课堂教学作为1种文化来优化
针对高职“3校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解决“3校生”能学到什么和“3校生”怎样学英语的两大问题。这两个方面的努力就构成了这些特殊学生的课堂体验,只有针对“3校生”实际来“教”,使他们真正能去“学”,达到教与学的统1,才能使英语教学真正产生效益。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1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使这些学生摆脱心理负担,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构建1种适合“3校生”学习的课堂文化。
1.体验性和生成性是课堂文化构建的中心内容。
作为语言学科的学习,英语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认知规律,把体验性和生成性作为课堂文化构建的中心内容,这是课堂文化有效形成的关键问题。本人在课堂教学中,1是将教材中“无生命”的语言材料输入头脑中,与个人阅历和专业知识融合,从中选择出“有生命”的、可理解的教学内容;2是将这种“有生命”、可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上师生交互,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再次融合,生成为学生所接受的、融入学生生命活动的“活”的学习内容;3是把学生内化的语言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相结合,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生成更有生命价值的知识和能力,达成语言实践的目标。因此,笔者根据“3校生”在初中只学习了3年英语的特点,按照高中的语法和高职的词汇要求,选择与“3校生”真实水平相接近的话题与内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入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先验知识与经验,进而有效地学习知识,训练学生语言技能与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取得了1定的教学效果。
2.互动性和协商性是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