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业成本法(22)
2013-09-03 01:04
导读:第三,应用ABC的具体措施,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经营环境的特点,从而明确本企业应用ABC的具体目的。由于国情、企业历史基础、产销环境和技
第三,应用ABC的具体措施,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经营环境的特点,从而明确本企业应用ABC的具体目的。由于国情、企业历史基础、产销环境和技术工艺不同,既不能照搬ABC权威理论的条条框框,也不能照搬国外或其他企业应用ABC的经验。
第四,ABC系统本身是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既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又要在企业亲自尝试ABC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自身的成本特点和工艺特点去不断完善ABC系统,不可企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把ABC作为立杆见影的“万能药”,也不可浅尝辄止,一遇困难就否定ABC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第三章第一节对ABC在我国应用状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应用ABC的企业,管理工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或“脱节”现象,更有必要对ABC系统不断改进。
第五,推广应用ABC,必须结合企业自身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要实施ABC系统,仅仅有先进的会计系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ABC管理的严格性;否则,如果各个作业中心提供了失真数据,或者人浮于事、作风散漫,ABC就会弄巧成拙。所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会计人员培训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何具体设置ABC系统。从第三章第一节的分析来看,香港和大陆都存在着会计队伍和管理人员对ABC知识不够熟悉的情况,加上我国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事实,因而企业在对ABC系统设置和改进的过程中,更有必要结合自身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
总之,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企业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高,间接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不断提高,买方市场已经成为普遍的经济背景,我国加入WTO导致开放程度和竞争强度不断增加,企业之间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推广应用ABC和相应的ABM管理思想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只要企业准确把握ABC的规律,深入调查企业内外部情况,深刻领会和灵活运用这一先进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理论的精髓,ABC和相关的管理措施一定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附:主要参考文献:
1、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
2、李天民《管理会计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
3、李天民《现代管理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
4、梁红《管理会计假设初探》(《四川会计》2000年第2期)
5、王耕、王志庆、成进、高文庆、鲍方、千频《战略成本管理在国有制造企业中应用的探索——兼论作业成本法(1)、(2)》(《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6、阎达伍、陆正飞《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兼论财务战略及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7、刘敬芝《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8、凌翔、胡长青《21世纪会计发展展望》(《特区财会》2000年第1期)
9、王平心、韩新民、靳庆鲁《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会计研究》1999年第8期)
10、胡玉明《作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管理上的重大开拓性》(《当代财经》,1994年第8期)
11、胡奕明《ABC、ABM在我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会计研究》2001年第3期)
12、屈成鹰、沈艺峰《作业成本法:厦门三德兴公司应用的实地研究》(《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4期)
13、张刚《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与运用》(《财会月刊》2001年第6期)
14、王峰《 ABC在管理上的应用》(《河北财会》2001年第2期)
15、李晓艳《作业会计对传统会计成本观的突破》(《财会月刊》2000年第2期)
16、欧佩玉、王平心《作业分析法及其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会计研究》2000年第2期)
17、蔡壁洪《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特区财会》2001年第7期)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8、刘疆、周波《关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环境分析》(《上海会计》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