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政府的另·种理解——迈克尔·奥克肖特的道德(3)

2013-06-03 02:28
导读:从消极意义上说,这些人是想把政府作为一种工具用以清除封建特权的残余,并能够以此来终止任何遗留下来的封建联系和特权。但是,取消封建特权并不

    从消极意义上说,这些人是想把政府作为一种工具用以清除封建特权的残余,并能够以此来终止任何遗留下来的封建联系和特权。但是,取消封建特权并不仅仅是废除面临的权力和限制;而是必须废除这样一种状况,即特权阶层享受了他们极大多数同胞所无法享受到的权利。这些人所要求的,而且事实上正在填补的一项空白,并不是说出现了一个新的相似的可以重新享受某种特权的特殊阶层,他们所要求的是,同样的国民必须享受同样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换一句话说,这些已体验过个性经验的人所要求的,是一种确保继续享受这样的体验而必须确立的适当的权利和义务体系,他们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而是希望所有国民都可以无一例外地享受这样的个性经验。

    从积极意义上说,个人对政府的一般要求是政府应有能力把个人利益转化为一种适用于全体国民的权力体系。这种诉求渐渐明朗起来,即政府必须是决断的、中央集权的、独立至上的。决断,是为了使政府免于封建特权的余毒;中央集权,可将其国民从那种由无数的、半隐蔽、完全失控的群体所形成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独立至上,即政府行为不能受制于某种指示,它只能是一种把个体发生的利益转化为权利的方式。

    为了回应这样的诉求,这样的政府出现了。个人主义对这样的政府的职能的理解是:政府职能不是把他人的意志和行为强加给国民,不是教导,不是强使他们过得更好或更幸福,不是,不是引领或管制他们,政府的职能仅仅是裁决。裁决者的形象不同于经理,而是一个裁判的形象,这个裁判所要做的事,就是制定游戏规则,而这一游戏恰恰是他不可能参加的。【」3 (P48)同时,个人主义政治观对极其强大的政府持怀疑的态度,并认为政府权力应当受制于法制,而部门则应当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司法体系。所谓“法治”不应,也不可被视为是个人利益的特殊安全装置;法治应当是一种确保个性自由的必备条件的象征。[3] (P51)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是有力的,能维护秩序,但其力量不能强大到本身构成对个体性的一个新的威胁。

    三、粼体主义及其政治诉求

    在奥克肖特看来,近代并没有以个体取代共同体道德而终结道德的发展。当持个体道德观念的人认为自己能有自我选择的机会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有些人,由于境遇或性情的原因,并没有对自主选择作好充分的准备,面对众多的选择,他们没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作出选择,自然就会把选择视为一种负担。老的信仰、职业和地位的确定性瓦解了,不仅对于那些自信有能力在个人的联合中为他们自己谋得一个新的地位的人是这样,而且对于那些没有这样的自信的人来说也是这样。熟悉的压力的温暖对所有人都同样消散了—一种使一些人激动,使其他人沮丧的解放。熟悉的公共生活匿名性为个人身份所取代,它对于那些不能将它变成一种个体性的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一些人认为是幸福的东西,对其他人来说则是不舒服,人类处境的同一条件被认为是进步,又被认为是衰败。简言之,近代欧洲的,孕育出两种相反的国民特性:具有个人的特性和具有“不成功的个人”的特征。[4] (P93)有个人特性的人,追求个性自由,有“不成功的个人”特性的人不愿成为自主个体的人。

    在时间过程中,从个体性的经验产生了一种适于它的道德—一种不仅要探究个体性,而且要赞成追求个体性的倾向。这构成了一场重要的道德革命;它的力量和气势不仅把适于不再存在的公共秩序的孑遗扫到一边,而且几乎没有给它自己留下任何选择的余地。这个道德胜利对“不成功的个人”有重大的影响。他已经在战场上(在行为上)被挫败,现在又在家里,在他自己的性格上被挫败。以前仅仅是对他在生存斗争中不被打败的能力的怀疑,现在成了一种极端的自我不信任;以前仅仅是一个不好友的前景现在透璐自己是一个深渊;以前不成功的不安现在变成了有罪的痛苦。C47 (P9a)

    这种情况,对有些人而言,缺乏自主选择能力会使他们变顺从,或者说放弃选择,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这种状况会引发他们的妒忌、厌恶和仇恨。这样的心态会发育出一种新的道德观念:通过强迫所有人都不作选择,以使自己摆脱不能作选择的困境。一个人会因自己不能实践个性而产生挫败感,他宁愿世界上没有要求个性自由的人,也不存在个体道德,他希望社会认同他的价值标准。这样一来,他就成了一个好斗的“反个体主义者”,或称“反个人”。[3] (P25)他所具有道德诉求就被称为集体主义。

上一篇:浅析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管理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