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在批判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真理观的过程中,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人真理论,创立了真理观。他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的问题。}} [5](P16》这就是说思维的真理性不是应该由主观的理论自身来,而只能由具有客观现实性的实践来检验,只有实践才是检验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正是依据这一基本原理,对真理标准大讨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明确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s7(})但实践标准毕竟是一个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的认识论的普遍原则,本身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因此,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邓小平进而把实践标准贯彻和运用到领域,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即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我们路线方针政策的标准,作为判断改革开放的决策和措施是否正确的标准。这就使判断标准更全面、更丰富、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创立的实践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以生产力标准为基础的客观标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客观标志。社会发展体现在、、、科技等多方面,但集中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生产力作为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尤其是劳动资料,作为“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67 (}3>的东西,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志。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资本家的社会。.. [53(e}a2,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n7 (rm,也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突出了以往人们所忽视的“实践标准”中的价值问题,实现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有机统一。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标准,这是价值标准问题。在“三个有利于”中,二者达到了统一。它既是理论认识和政策是否符合实际即是否真理的标准,又是改革开放及其决策和措施是否对人民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标准。只有用这种统一的标准,才能有效地检验各种决策、各种措施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成败。这就使我们对检验标准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从普遍到特殊,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生产力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根本和核心,因为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是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化,它作为判断标准的一个基本尺度,有利于把生产力标准转化到各行各业的具体标准中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落脚点。正如邓小平所说:“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31(P}az)可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使我们对真理标准的认识更全面、更准确。
正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使我们从根本上解放了思想,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唯心主义观念,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并使评价社会运动,包括实践活动本身的标准达到了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从而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新的天地。
总之,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根本思想路线,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以“善于经验”,“集中群众智慧”为发现真理的重要条件,以“三个有利于”为检验真理的科学标准,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为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真理、发展真理开辟了广阔道路,是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科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