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2)

2013-10-04 01:12
导读:第三,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与现实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设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以切实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是党和 长

  第三,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与现实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设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以切实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是党和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建国以来,我党在不同时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设置了不同的方案,开设了不同的课程,其目的都是一个,即结合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和需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的引导和保证作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材之中,体现在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系统性、普遍性、理想性、概括性等的特点。然而,如何避免各门课程横向和纵向的简单重复,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怎样恰当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内容上的重复,如何把握中学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有机衔接等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仍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探讨。同时,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现实的丰富、复杂性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矛盾。社会现实既有积极向上、健康的主流方面,也有消极和阴暗的支流方面。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去讲授、灌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导学生如何掌握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却往往因学生对社会现实支流的关注而化为泡影。

  第四,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形成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的瓶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要通过广大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形式、采取一定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广大青年学生,这离不开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师自身要有较强的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二是教师要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的技巧,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而问题是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而轻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的研究,使得如何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广大青年学生缺乏有效的手段,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的提高。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层进行普泛性的介绍,而应当引导学生深刻准确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往往片面地理解了这一要求,不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断章取义地加以“深化”,就是事无巨细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观点平铺直叙地加以介绍,以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其结果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片面理解,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具体结论视为绝对真理。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缺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效连接起来的手段和桥梁,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轻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正日益成为制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不断提高的新的瓶颈。

  二、解决当前主要问题的基本途径

  第一,加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在多样性、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是事业不断成长、创新的实践需求。”我们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深化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认识,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事关国家和社会的历史走向”的高度加以认识,切实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自觉意识。旗帜鲜明地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弦律,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把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避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学生需求实际脱节的现象,科学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特点。张澍军教授对此有着深刻、精辟的分析,不失为我们正确认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性质和特点的重要参考。他指出,“毋庸回避,在当代多元文化的现实背景中,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细节问题’具有一定解释力的,已不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只有一种思想文化,而是有多种思想文化的存在。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给人们提供建设主流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在于给学生指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历史走势和正确方向,在于为学生的现实和未来生活、工作中遇到大是大非问题时积淀正确的行动指南和价值判断准则。因此,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根本上是‘准备性’的、积淀性的。”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入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上一篇:浅谈历史中的无限超越网 下一篇: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上)——兼评李登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