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二,努力探索,不断改进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毫无疑问,这项改革是需要各个方面切实配合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我们在教学理念方面有重大突破,有学者提出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式教学”应该说是这方面探索的积极的理论创新成果。该成果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教学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开放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学双重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主客体与现实之间,通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量与信息交流及反馈,实现他们的双向选择、双向约束、双向促进的标准化、规范化、可操作的教学形式总称。”这一理论成果对我们今后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有许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作为教学的切人点,对大学生的实际关注不够,是导致大学生冷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要达到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素质的目的,就必须考虑教学对象——大学生的实际,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来组织教学。“要联系改革开放和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把知识教育与情意教育有机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严格的科学性与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把知识教育与情意教育高度统一起来。
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知识性的特点,而忽略了情意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是知识教育,但又不仅仅是知识教育。它是在对受教育者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使受教育者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同时,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品质,并用以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求把我们的头脑变成塞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仓库,而是要获取一个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此,我们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者们的个人人格魅力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和熏陶作用,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造就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把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精神变为青年学生的内在智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染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意因素对学生接受、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把课堂讲授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个课堂的作用,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对大学生接受、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把整体性的思想贯穿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全过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其内在各个要素(原理、形态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任何肢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做法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本来要求的。因此,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向学生进行传授和教育,使他们获得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念,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使他们能够从整体性上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从不同的组成部分中获得一些有时自己都很难统一起来的支离破碎的个别结论,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无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面貌和精神实质。
当前,各个高校正在实施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方案,这一方案的显著特点是,“以全面发展的观点,特别是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全面育人的观点,展开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和建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为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必须贯彻并体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这些论述都充分说明了在当前乃至今后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必须把整体性的思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全过程。既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门课程之间的横向整体性,又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门课程各自纵向上的整体性,还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各个环节内在的整体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系统性特点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避免内容上的简单重复,克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孤军奋进、单打独斗的缺陷,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