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时代课题与中国化理论体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包含着全面而丰富的理论内容。同时,它们又相对集中地分别回答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发展阶段上面临的时代课题。对此,我们可以从不同时代课题的角度分别加以解析。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历来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根据异域经验而来的舶来理论,有其地域特色。要使其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则必须使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中国实际的具有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品质的要求,更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实需要。“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髓问题;“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发展问题。这两个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探索和回答怎样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并把它成功地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去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在与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性飞跃。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以中国的话语形式,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并主张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注重研究,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的实际之“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具体化和时代化。毛泽东思想对新主义革命、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党的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解答,形成了其理论的基本构架,系统回答了如何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和怎样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根、开花、结果。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文革”过后中共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改革开放伊始,在面对中国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恢复被扭曲的社会主义的面目,指明中国未来发展的走向,是当时最为迫切的任务。回顾过去,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以“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势来看待社会主义,注重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忽视了发展生产力,结果搞出了一个片面追求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三纯”的“贫穷”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正是通过解决这一根本问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分析批评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中,从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理论紧紧抓住这一基本问题,从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体思路下,从人民的发展愿望与根本利益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保证、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整体布局、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正确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功能、本质、目标和任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