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四大基本闻题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2014-03-14 01:00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关于四大基本闻题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时代课题突显了


  摘要: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时代课题突显了时代的方位、突出矛盾和时代痼疾。中国化理论体系正是在不断定位每个时代的历史方位、解决时代突出矛盾、破解时代痼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而勾勒出一条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主线。

  论文关键词: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发展的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两大子体系:前者是毛泽东思想体系,后者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围绕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课题,勾勒出一条问题主线。沿着这样一条主线,我们将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特点,厘清体系内各组成部分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一、时代课题突显了时代的历史方位、突出矛盾和时代痼疾

  在马克思看来,问题是时代的格言。“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这个时代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它突显了这个时代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要破解的时代痼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不断确定每个时代的历史方位、解决时代的突出矛盾、根治时代痼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清晰地映照出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方位、突出矛盾和时代痼疾,是对时代课题所做出的理论回应与,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引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苏联模式和教条主义。旧中国处在新陈交错的历史转折点,面对各种道路、各种思潮,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是历史与现实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但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我们并没有自己的经验。于是,向苏联学习,从苏联那里寻找我们所需要的答案,便成了尚处于幼年期的中国共产党十分自然的选择。当时,党内教条主义之风盛行,将苏联模式与经验以及共产国际的决议神圣化、绝对化,只看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忽视中国的特殊国情,这就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具体实际,也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内涵,使得马克思主义被庸俗化。可见,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初期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教条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之间的矛盾,这已成为阻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突出矛盾,而教条主义便是当时的痼疾所在。只有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的提出,便是针对这一突出矛盾而做出的时代回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主义中国在经历“文革”十年的浩劫之后,社会发展的程度与发达之间的差距被大大拉开了。大力发展生产力,跟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成为当时我们最迫切的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所系。可是,计划体制下人们长期形成的种种思想束缚不可能自动破除,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依然存在,并构成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人们对于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使改革难以深入发展,开放难有新的局面,思想僵化已成为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深入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成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首先祛除的时代痼疾,解放思想与思想僵化便是当时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提出。便是针对这一突出矛盾而做出的时代回应。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失去了执政地位,尤其是苏共的败亡和苏联的解体,更是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问题突出地提上了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既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华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其先进性以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内在要求,与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实状况同这种要求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突出矛盾。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能力的欠缺,以及腐败问题、权力“寻租”问题、官僚主义问题等,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必须祛除的时代痼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的提出,便是针对这一突出矛盾而做出的时代回应。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上各种失衡、失范、无序现象时有发生。持续的高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资源浪费、污染等问题突显;社会发展中人为性的代价令人触目惊心;伴随着经济的全面起飞,社会的非理性因素滋长,人性扭曲、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滑坡等社会问题突显,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见,传统的竭洋而渔、单一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新时期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时代痼疾,实现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转型,是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难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问题的提出,便是针对这一突出矛盾而做出的时代回应。

上一篇:浅析戴维·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