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2)

2014-03-29 01:05
导读:二 中国的注重人伦,形成了偏重生活的,中国传统和谐伦理体系中的“人伦”体系中的典型的范式就是“五伦”的伦理规范及“三纲”的道德律令所谓“

                         二

  中国的注重人伦,形成了偏重生活的,中国传统和谐伦理体系中的“人伦”体系中的典型的范式就是“五伦”的伦理规范及“三纲”的道德律令所谓“五伦”规范,即是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五伦”体系是几千年中华伦理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符合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规范,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化和沉积,经受住了和时间的考验。所以有学者认为:“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它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的群体的纲纪”。五伦规范中的所涉指的五种人伦关系是人的常道,是人正常的也是永恒的关系,是人不应规避,不能规避的五种关系。也就是说,人不能逃避这五种关系中所指称的五种责任,即,人不应规避责任,不应规避家庭责任,不应脱离社会,规避社会责任。

  而“三纲”的道德律令又是五伦中的核心规范,所谓“三纲”就是将五伦中所注重的道德义务的双向互动关系简化为臣、子、妇对君、父、夫的绝对服从关系,“五伦观念在中国传统伦理中权威之大,影响之大,支配道德生活之普遍与深刻,亦以三纲说为最。”五伦所规制的是人的五种常道,“三纲”是一种理想性的观念。“三纲”比“五伦”更有力量,也更为苛刻。从“五伦”到“三纲”的内在原理是一致的,仍然强调个人对“家”、“国”必须履行道德责任与义务。从内在方面来说,两者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从“家”的和谐出发,求取、民族、天下的和谐太平;整个伦理体系都需要体现在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中,每个人都必须进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进阶的路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

  在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体系中“和合”体系和“人伦”体系都是其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互补之功。

  首先,中华传统的五伦体系和三纲律令特别注重人及人与人的关系。若用天人物三界来说,这一体系特别注重人,而不注重天与物;特别注重人与人的关系,而不十分注重人与天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说注重天(神),就会产生宗教,而注重物(自然),则会产生科学;注重的自然,更会产生。中国传统的五伦体系只注重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就产生了道德。换言之,在种种价值中,五伦说特别注重道德价值,而不甚注重宗教、科学和艺术的价值,可以说“五伦”体系是专业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中国传统伦理体系中的“和合”体系则以“心和”、“人和”、“天和”三者为体系,求得“太和”的总体目标。

  在这一体系中以“心和”为基础,就是以人的自我修为为基础,注重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中双包含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问的和谐关系。特别是在“天人合一”方面,注重自然、人周围所有存在的生存权利和存在价值,讲究人的“无为”即是对自然的有为的辩证思想。这刚好是对“五伦”体系这方面不足的很好的佐助。

  再次,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体系中,家庭伦理实体具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中国在长期的社会形态更迭中,为解决社会和国家的治理,中华民族的祖先们经过长期的摸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特殊路径,就是通过“西周维新”运动,探索了一条“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特殊文明路径。“由家及国”的体系强调了家庭伦理实体的基础性和核心地位。如“五伦”中有三伦涉及家庭伦理规范,“三纲”中有二纲为家庭伦理律令,这充分体现了家庭伦理实体在中华传统和谐伦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决定了血缘之爱和“亲亲”是中国传统和谐伦理的逻辑起点。中国传统伦理的特殊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人类在最漫长的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和文明财富,中华文明日后的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辉煌和文明演化都是基于这一路径之上。

  第四,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是一种积极的理念和思想。虽然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体系对于解决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文化的时代背景的变迁,这一体系中也包含了许多消极的成份,如:他们主张通过妥协退让、与世无争、“无为”的思想来实现社会的和谐。这种消极的观念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类的智慧性,在当今社会是不宜提倡的。在借鉴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过程中,我们提倡采取“扬弃”的路径,主张积极的和谐观,因为和谐伦理思想是人类的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追求,是真善美的别称,应该成为人类积极追求的价值对象,也需要人们去积极的争取,以促进事物的向前发展。

上一篇:试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重新建构及推进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