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今后政治发展的目标定位(3)
2015-01-30 01:31
导读:结合上述分析,针对前面论及的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考虑到我国今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认为,我国今后在政治参与的扩大上要着重注意以下几
结合上述分析,针对前面论及的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考虑到我国今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认为,我国今后在政治参与的扩大上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扩大政治参与的范围,并实现社会参与向政治参与一定范围内的转化。即,社会自组织履行更多的政治功能,成为公民参政的现实渠道。随着社会监督能量的扩大,真正地做到公民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影响和监督。2,培养公民主动参与的意识,训练并提高公民的参与技能。解决政治参与的要求与能力之间的矛盾。并培育适合于现代社会的公民文化和规范而稳定的公民参与格局。3,在参与过程中逐步实现公民自主选择权利,使参与与公民的切身利益和独立主张结合起来,提高公民的参与质量和深度。4,着眼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化的要求,全面布局、逐步推进公民参与的进程并确定其主要方向。5,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畅通现有的各种合法参政渠道,使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得到及时的反映、疏通和解决,从而减少非常规参与的范围及其对社会的危害。6,对于农民的参与主要是加大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建设,在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的前提下扩大其参与的范围;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政治参与,理应放在我国现代化的整体布局中考虑,并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使公民的参与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针对各行业的特性,按其从业人员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的范围、深度和方式,区别对待。对于目前政治参与比较落后的行业和阶层,应适当想方设法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群众要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这实际上强调了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并且表明党和政府已经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政治参与作为我国今后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议题来抓。这不仅是我国今后几年内政治发展的目标,而且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政治发展目标。
(二)法治国家: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关法治的内涵,《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是"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在任何法律制度中,法治的内容是:对立法权的限制;反对滥用行政权力的保护措施;获得法律的忠告;帮助和保护大量的和平等的机会;对个人和团体各种权利和自由的正当保护;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治"它不是强调政府要维护和执行法律及秩序,而是说政府本身要服从法律制度,而不能不顾法律或重新制定适应本身利益的法律"。(7)这一典型解释表明了现代法治的精义在于:在法律的规范下,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既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也是依法治国的客体;法治体现的是政府依照人民制定的法律治理社会与人民依照法律管理、治理公共事物(包括政府)的统一。
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本质是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即由人治和策治(政策治理)转向法治。人治和策治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治国方略和社会调控方式。在此种条件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是否能够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决策和政策的正确程度;领导者个人素质和自我约束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外在约束和制衡作为治国的补充和辅助因素。当领导者个人意志与政策、法律发生冲突时,领导者个人意志高于政策甚至高于法律;当政策与法律出现矛盾时,政策权威往往优于甚至高于法律的权威。在此格局下,经常出现政策和法律因为领导者个人的意志或注意力的转变而转变,出现领导者更替或权力转移过程中的政策危机、法律危机。因而,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形式必须逐步实现由人治、策治向法治的根本性转变。主要是:一,要实现法治的普遍性,社会整合主要通过法律操作来实现,法律调节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手段。二,要树立法律的权威性,法律在国家、社会中享有至上权威和至高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