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今后政治发展的目标定位(6)
2015-01-30 01:31
导读:总之,政治稳定是当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认真梳理和研究政治稳定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
总之,政治稳定是当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认真梳理和研究政治稳定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保持长治久安的政治局面,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谋求扩大参与、健全法治与政治稳定的协调发展 --从三者间的关系谈起
在前文中,我们分别就政治参与、法治建设和政治稳定三个方面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着力点展开了论述,但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从理论上讲,参与、法治和稳定是三个不同的政治范畴,但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特别是在今后我国政治发展的整个系统中,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均离不开其它两个方面的配合,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都将不利于整个政治的发展。这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治参与只有在一个稳定而有序的社会中才能健康地扩展,这显然离不开有效的法治。
政治参与的扩大具有双面性,它既可能为政治体系的有效运作提供动力支持,也可能使政治体系陷入崩溃,进而对社会秩序造成难以控制的危害。对此,亨廷顿有一个经典的公式,即在政治制度化程度比较高的条件下,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与该社会的政治参与成正比;反之,在政治制度化程度比较低的条件下,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与该社会的政治参与成反比。(20)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对社会利益变动和冲突的疏导与协调能力的强弱,关键要看利益表达的制度化和程序化程度。但是,就目前我国政治体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来看,它离预期的水平尚有距离,主要是我国在参与的渠道上仍不够畅通,参与的规则化程度偏低。因此参与需要渐进地推进,使参与在法治的限度内进行。同时,常规而有效的参与只有在一个稳定而有序的社会中才能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公民的利益表达和实现走在冷静而理性的轨道上,而不是感情冲动型的非理性行为;规则也才能得到真正的遵循。这反过来有有利于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而一个稳定而有序社会的实现,不仅需要法治调解机制的核心地位,也有赖于政治改革的渐进推进。否则,政治体系的稳定就难以实现,社会的秩序也得不到保障,参与的扩大更可能冲击政治体系,造成社会的紊乱。如此则是一个恶性循环了。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局面。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法治的真正实现有赖于参与的扩大和政治体系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维持。
我们通常讲的"法治",是使法律在社会关系的调节中发挥主导作用,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但实际上,法治最本质的精神和内容是宪政,即公民对政府权力的约束和监督,以及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作为或不作为,从而保护公民权利促进社会福利。就此意义而言,法治的真正实现在中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这其中,公民参与的扩大是不可缺少的。公众的参与有助于形成社会的监督压力,这将促成政府的规范化运作。我国公众在这一方面做得很不够,这里当然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结构变动和利益重组,如前文所述,参与的扩大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只要让参与在制度允许的空间内进一步扩大,或者随参与的扩大渐进地对现有制度作适当的改进,参与扩大对法治的深化和法治精神的真正落实将起到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当然,另一方面,法治的推进和真正落实离不开政治体系的稳定和安定的社会秩序的长久维持。众所周知,法治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在我国法治基础非常薄弱的条件下推进这项事业更显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因而只能着眼于长远统筹规划。这就更需要政治体系的稳定为其提供外部环境,也需要有序的社会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和持续的依托。因此,偏废任何一方面,法治也不可能成功。
(三),稳定而有序的政治发展需要在法治轨道上扩大的公民参与提供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