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伦理思想(5)
2015-03-19 01:54
导读:4.人性的阶级性——“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性的本质表现,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都非常忌讳这
4.人性的阶级性——“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性的本质表现,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都非常忌讳这一点,并有意识地去模糊它。恩格斯在批评费尔巴哈鼓吹超阶级的“爱”这一唯心主义的人性论思想时说到:他留下的只是一个老调子:彼此相爱吧!不分性别,不分等级地互相拥抱吧!——大家都陶醉在和解中了。恩格斯还尖锐地批判了在撇开人的阶级性,杜撰出构成社会最简单要素的两个抽象的人,即所谓“两个赫赫有名的男人”的荒唐的无稽之谈。指出:“这两个人应当是这样的:他们摆脱了一切现实,摆脱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民族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关系,摆脱了任何性别的和个人的特性,以致留在这两个人身上的除了人这个光秃秃的概念以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了,于是,他们当然是‘完全平等’了。”这是“两个十足的幽灵。”[6](P137-138)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批判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卡尔·海因岑以抽象的“人性”来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并妄图用道德上的正义之类词句来改变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荒谬主张,是“从历史的领域逃到道德的领域”[8](P178),是“硬要一切阶级在‘人性’这个炽热的思想面前消失”[8](P183)。“海因岑先生就是用类似的既简单而又冠冕堂皇的办法解决了全部经济矛盾。他在合乎道德高尚的大丈夫的正义感的合理基础上对财产进行了调整。”[8](P190)
马克思和恩 格斯的论述和思想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里,人性都是具体的带有阶级性的。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性是没有的。阶级性是阶级社会中人性的社会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属性。正如毛泽东曾说过的: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阶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功利主义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重要的思潮。追溯,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最早提出了功利论,后来的葛德文、边沁、约翰·穆勒等人,把功利论系统化为功利主义,对西方学术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了很大。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多视角地对功利主义作了的透析。
1.功利论“是一个大胆的公开的进步,这是一种启蒙”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没有简单的否定,而是肯定了它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所起的积极的历史的进步作用。
在欧洲中世纪,由于封建专制统治和宗教神学的禁锢,人性遭到恣意的践踏和摧残,“整个中世纪——体现了非理性的”[16](P188)。正如马克思所揭露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惟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哪里君主制的原则占优势,哪里的人就占少数;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8](P411)。
18世纪西方启蒙学者高举理性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鼓吹自由、平等、博爱,反对“神性”,弘扬人性,批判禁欲主义,主张追逐功利,建立“理性王国”。所以黑格尔曾在《现象学》中,把功利主义看成是启蒙运动的最终结果。
应当看到,功利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自由发展的强烈愿望,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冲破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作了道德上的论证。这种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性、革命性,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肯定。他们指出,功利主义“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英国革命时期,即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最初的两次斗争中,在霍布斯和洛克那里出现了这种,……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已经把这种学说理论化了。这种做法是和法国资产阶级在革命前的反封建作用是完全一致的”[11](P478)。这是一种“积极活动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11](P481),“也是一个大胆的公开的进步,这是一种启蒙”[11](P480)。
2.功利主义“表现了一切现存关系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把所有各式各样的人类的相互关系都归结为惟一功利关系,看起来是很愚蠢的。这种看起来是形而上学的抽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一切关系实际上仅仅服从于一种抽象的金钱盘剥关系。”[11](P478)因此“功利论至少有一个优点,即表明了社会的一切现存关系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11](P484)。也就是说,功利主义不是一种完全超越或脱离社会现实的一种纯主观的理论发现,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实际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利益关系的一种抽象描绘,亦即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