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特色(3)
2015-05-18 02:07
导读:二、以史为鉴,服务现实,把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 我们党80年的历史,就是党的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一般来说,理论创新表现为形
二、以史为鉴,服务现实,把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
我们党80年的历史,就是党的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一般来说,理论创新表现为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交互作用共同创新的过程,从而产生创新性思维成果。而从我们党来看,总结历史经验则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创新方法。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创造性成果,就是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则是着重总结了建国以来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教训而创造的新的理论成果。总结历史经验对理论创新的意义就在于:理论创新的成果更富有实践性,因为它是对历史实践的思维和概括,因而也就能够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历史活动的规律,并进而指导新的历史实践。同时,这种理论创新也具有鲜明的特色,更适宜于指导经验发源地的革命和建设。江泽民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创新,尤为注重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来创新。“三个代表”的理论概括就是总结历史经验而创新的成果。
“三个代表”的理论概括,其根基是深植于党的历史实践之中的。做出这种理论概括的前提,就是要熟悉党史,研究党史,善于发现党史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江泽民多次就党史和研究发表过重要讲话,特别是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时,他在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信中说:“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历史性巨变》,第1页,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这就不仅阐明了学习和研究党史的重要性,而且也指明了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这就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实现理论创新的方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在了解历史实践、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新的理论概括。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三个代表”的创新首先在于它对我党历史上已有的“三个代表”的深厚的思想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加工和提炼。我党的前两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和邓小平以及其他党的重要领导人,有过许多体现“三个代表”思想的论述。关于发展生产力问题,毛泽东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就非常重视,发表了不少精辟的即使今天看来仍相当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例如,1944年3月,他在狭甘宁边区宣传工作会议上就一些同志争论究竟军事重要还是政治重要的问题指出:“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倒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而我们搞政治、军事仅仅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学过社会科学的同志都懂得这一条,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力向上发展的问题。我们搞了多少年政治和军事就是为了这件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也主要是讲的这件事,讲生产力在历史上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08-1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这就深刻地说明,我们搞革命,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搞政治和军事都是为这个根本任务服务的。同时,毛泽东还讲到发展文化问题。他说:“至于文化,它是反映政治、军事、经济的,同时又是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如果不发展文化,我们的政治、军事、经济就要受到阻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卷,第5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他要求边区立即把文化提上议事日程,学会做文化工作。此外,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关于用生产力标准来检验中国一切政党的论述,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的论述,关于文化“两为”方向、“双百”方针的论述等等,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至于毛泽东关于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大量论述,更是为人们耳熟能详。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阐发了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代表人民利益的一系列论述。特别是他关于新时期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思想,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这些丰厚的思想资源,构成“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历史基础。江泽民在他的许多讲话和论述中,反复引用毛泽东、邓小平的上述重要论点和论断,并要求全党深入学习和领会,反映了江泽民对这些思想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他才能够把这些思想资源进一步加工、提炼,把生产力、思想文化、人民利益三个原先相对独立的因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三个代表”的整体理论概括,取得理论创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