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6)
2015-08-09 01:09
导读:尽管世界上出现了象欧盟、东盟、独联体等各种形式的国家联合的趋势以及成立全球政府的呼声,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社会可能仍将以民族国家为基本
尽管世界上出现了象欧盟、东盟、独联体等各种形式的国家联合的趋势以及成立全球政府的呼声,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社会可能仍将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因此不同国家的民族情感和民族主义仍将各有所托。既然在全球化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背景下,独特的历史和当下的局势令国人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主义不断提升,就十分有必要厘清两种不同性质的民族主义,以便能以一种比较恰当的态度去对待世界。
笔者以为,可把民族主义区分为「健康的民族主义」和「病态的民族主义」两种,两者之间泾渭分明。在价值标准方面,「健康的民族主义」会主张人权是第一位的价值,人权高于一切;而主张(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价值、主权高于一切的则属「病态的民族主义」。
在理念取向上,「健康的民族主义」会主张中道、宽容、多元;「病态的民族主义」则主张极端、强制、一元。在对外关系上,「健康的民族主义」会主张和平共处,吸收先进思想与事物,反对恐怖主义;「病态的民族主义」则惟我独尊,排斥外来事物,同情恐怖主义。在内政事务上,「健康的民族主义」主张人民主权,自由优先,重视民生;「病态的民族主义」则主张国家至上,实行专制,服从强权。当然,对现实的分析比这种概念上的区分要复杂得多,譬如某些倾向极端民族主义的人也宣称他们拥护民主,其真心如何倒也不难分辩,只须看他对待国内专制统治与政治权力的态度即可了解。
国内有不少人因长期受舆论宣传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持有某些「病态民族主义」的观念,这本身并不可怕,大多数人在拥有知情权后会逐步转变自己的观念。危险在于某些具有国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倾向的权势人物或权势集团,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可能煽动和利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把本国人民和人类社会引向灾难,就象二战时的德、意、日法西斯一样。希特勒用来欺骗与奴役德国人民、建造第三帝国、对外侵略扩张、并把全世界引向战争和灾难的主要工具就是民族社会主义。纳粹党人也曾提出「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口号。希特勒还说:个人是短暂的,民众是永存的;如果自由主义的世界观在个人的神化之中必定导致民众的毁灭,在必要时,民族社会主义则不惜牺牲个人来保护民众。 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也是用国家、爱国的概念来煸动民族沙文主义的。日本法西斯主义则利用天皇权威和忠君爱国思想推行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朱庭光等编写的《法西斯体制》一书汇集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深入阐释了法西斯体制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米洛舍维奇、拉登、塔利班及世界上其它极权势力的影像。「病态的民族主义」一旦被政治狂人操纵就会演变成极端性、恶质化的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后果,20世纪的2次世界大战已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911」恐怖事件再一次提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定要对「病态的民族主义」与各种形式的极权主义保持高度警惕!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健康的民族主义」首先是开放、温和、理性、尊崇个人自决权的民族主义。它对外强调与其它文明的和平共处,并学习和吸收各种有益的成份充实自己;对内它接受多元的价值和文化,主张巩固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制度架构,不致演变为盲目的排外主义。在经济和文化的国际交流与竞争中,任何国家只有勇敢地打开大门,师人之长、弃己之短,摆脱宗法自然经济和专制政治的束缚,才能真正富强起来,从而捍卫自己的民族尊严。对一个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来说,英勇反抗外国侵略固然是爱国,维护与外国的和平相处关系、开放自己的国家、促进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本国的社会进步,同样体现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是更为复杂和艰巨的任务。中国100多年来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奉行专制主义的统治者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文革后的20多年里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先进国家的现代化经验,引进各种稀缺资源,结果是一改「一穷二白」的面貌,使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很大提升。对外坚持开放、对内坚持改革、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宪政民主,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新生与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舍此别外它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