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之經濟基礎──以清末民初之西北為例
2015-11-14 02:04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民族主義之經濟基礎──以清末民初之西北為例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民族主義之經濟基礎──
民族主義之經濟基礎──以清末民初之西北為例(上)
一、 清末的新疆與蒙古 2
1.從海防、塞防的爭論到新疆建省 2
2.清末以前蒙古的發展情況 4
3.晚清“新政”下的新疆與蒙古 5
二、辛亥革命時期的新疆與蒙古 11
1.民初新疆地區的情形 11
2.民初外蒙古的獨立運動12
3.中俄蒙在外蒙問題上的初步交涉14
三、民族危機下之鐵路建設與西北之經濟和國防18
1.孫中山的鐵路建設計劃與開發西北18
2.鐵路建設與改善民生的關係23
3.鐵路建設對鞏固國防的貢獻24
四、結語:民族主義的經濟基礎28
.
一、清末的新疆與蒙古
1.從海防、塞防的爭論到新疆建省
本文以西北地區為例,探討孫中山先生所揭示的民族主義的實行,必須有相當之經濟基礎,以為後盾,方能有效制止外國勢力的滲入及分裂中國國土的嘗試。所謂西北地區,歷來定義各有不同,本文專指內外蒙古、新疆兩大區域。以辛亥革命爆發前後一段時間而言,孫中山先生時常提及西北地區的範圍,都是指蒙古、新疆的大西北。這些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和清廷的統治政策,社會經濟發展極為緩慢,引致列強的覬覦。
早在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新疆地區出現阿古柏政權,引致清廷出現海防與塞防的爭論。當時李鴻章認為新疆是極為偏遠的地區,每年中央政府需要從各省調撥數百萬兩到新疆,不很值得。現在疆省鬧分裂,政府在列強環伺的形勢下,最好集中能力鞏固海防,對於偏遠的新疆認為是棄不足惜,甚至可省卻大量軍費。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然而,陜甘總督的左宗棠非常反對這種短視的態度。他認為新疆作為中國西北門戶,戰略位為重要,新疆一失,西藏與蒙古將大受壓力,英、俄兩國絕不因此而停止其擴張政策。同時,阿古柏政權實力有限,雖有英、俄在幕後支持,但兩者利益並不一致。因此,對阿古柏用兵並不一定引致英、俄的直接干涉。此外,新疆是前朝花上很大的氣力才控制下來,不能輕言放棄。
最後,清廷深感新疆作為國家西北屏障的戰略地位,認識到加強西北塞防以抵禦沙俄進一步入侵的緊迫性,決意用兵西征,避免了新疆的長期淪陷。光緒三年(1877年),左宗棠奉命經理新疆軍務,始將天山南北的亂事次第平定,伊犁亦於光緒七年(1881年)經由曾紀澤與俄人交涉而收回。到了光緒十年(1884年),清廷感經外侮日亟,便接受左宗棠的建議,建置新疆行省,改烏魯木齊為迪化,定為省會,駐巡撫。
新疆建省對西北邊防的鞏固產生鉅大的作用。政治方面,以行省取代軍府制度,加強對該地區的直接管治,對於防止外來侵略勢力的覬覦、滲透和分裂活動,對於保障新疆的安定統一,進而重建經濟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都有積極的作用。此外,清廷亦廢除一直沿用的伯克制度。原來,清朝在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後,除設立“將軍統理天山南北,辦事大臣、參贊大臣等分理地方”外,並“因其舊俗,設立伯克等官。”
伯克制度是新疆舊有的制度。伯克意即“首領”,原指軍事長官,後來漸不區分,統謂地方長官為伯克。這是清朝“因俗而治”,減低地區反抗的手段。乾隆年間,定邊將軍兆惠曾細列了喀什噶爾地區的十五種伯克名稱:“回部頭目曰阿奇木,總理一城;曰伊沙罕,協辦阿奇木事;曰商伯克,管理租賦;曰哈子,管理刑名;曰密喇布,管理水利;曰納克布,管理匠役;曰帕察沙布,查拿盜賊;曰茂特色布,承辦經教;曰木特翰里;管理田宅;曰都官,管理館驛;曰巴齊格爾,管理稅課;曰阿爾巴布,派差催科;曰木琿,協辦都官事;曰巴克邁塔爾,專管園林;曰明伯克,其職如千總。”結果,清朝先後任命了南疆三十一個城鎮地區的大小二百六十餘名各級伯克。清廷雖然保留伯克制度,但為加強管理與控制,便廢除了伯克世襲,改為由朝廷任免升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