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开端与挫败(7)
2016-02-17 01:15
导读:这就给袁世凯一个很好的藉口了。袁世凯很狡猾,要国会先乖乖地选他当总统。选完总统后就宣布国民党叛乱,应予解散!国民党籍的议员,参加叛乱,参
这就给袁世凯一个很好的藉口了。袁世凯很狡猾,要国会先乖乖地选他当总统。选完总统后就宣布国民党叛乱,应予解散!国民党籍的议员,参加叛乱,参加动乱,撤销议员资格!国民党是国会第一大党,国民党籍的议员资格一取消,国会开会不够法定人数,瘫痪了。瘫痪了怎么办,他另起炉灶组织一个参政院。这个参政院,当然是非法的;参加的大都是听话的乖孩子。梁启超也参加了。好了,过不了多久,参政院假造民意,一再要求袁世凯当皇帝。假如孙中山、国民党水平高一点,能够认识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的道路,一直走下去,逐步完善,不授人以柄,让国会正常运作,国会会通过决议请求袁世凯做皇帝吗?当然不可能。不走这条路,历史进程被耽误了。我们的责任是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鉴,不要轻易鼓吹造反思想和以革命为纲的思想。孙中山走错了一步棋,结果造成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当时梁漱溟是同盟会员,也是老国民党员,他作为一个记者,出入国会,认真观察过政局的变化。1922年1月,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现在很清楚摆在外面的,就是武人势力的局面……至于说到助长这种武人势力的原因,却不能不责备革命先辈,他们无论如何,不应用二次革命那种手段。二次革命实在是以武力为政争的开端。从此以后,凡是要为政治活动的,总要去奔走武人的门下……武人的威权从此一步一步的增长,到现在而达极点。”[13]这位过来人的意见,值得人们深思。
还有一个机会也丧失掉了。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上台,下命令恢复旧约法,国会也恢复了,但是后来总统府和国务院有矛盾,引发了张勋政变,黎元洪走避,下令副总统冯国璋继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发生政变的时候,怎么处理这个突发事件?那个时候,冯国璋继任总统是合法的。段祺瑞任总理,在国家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也是可以理解的,后来应该补办国会同意的手续。政变没几天就给段祺瑞平定了。但是,面对这样的状况,孙中山又没有正确应对。他在“二次革命”失败以后,组织中华革命党,那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小宗派,没有向现代政党前进,而是向秘密会党靠拢,要参加者宣誓绝对服从孙文。结果许多党员拒绝参加,造成国民党分崩离析。没有力量,怎么办?孙中山想从日本取得支持。大家是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都应看过有关的档案史料,知道他很大方地开支票,希望换得日本的支持。当张勋复辟的时候,孙中山在上海,就说:“我们要到广东去,另外成立一个政府”,立即遭到唐绍仪反对,说:“北方是非法政府,我们不能成立另外一个非法政府。”(大意)复辟平定了,局势安定下来了,但旧《约法》尚未恢复,旧国会没有复会。政治斗争尚未了结。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成立护法军政府,而且提出要铲除一切假共和。这个问题就大了,你怎么铲除假共和啊?谁真谁假?思想怎么审判真假?全世界民主国家没有审判一个人的思想的,思想是不能审判的。很多官员都是从清朝那边过来的,你审判假共和,那就乱套了。是不是要全部打倒,重来?要是你够法定人数,那也好办,但是他召集的国会不够法定人数,而且在护法过程中做了一大堆违法的勾当。因为时间关系,我不想讲那些具体的东西,假如大家有兴趣的话,在网上去找我那篇《民初护法的历史经验》,在那里我详细分析了这件事。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最严重的挫败,是新文化运动后的挫败。新文化运动以后是国民革命的兴起。其结果是建立了国民党的专制政权。过去的解读说这是蒋介石叛变革命造成的局面。所以我就提一个问题,要大家想一想,假如蒋介石不叛变革命,他继续执行广州国民政府的政策,局面会不会不同?我认为广州国民政府跟南京国民政府是难兄难弟,是一脉相承的。你不相信,请看史料。广州国民政府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有什么政绩?
首先是建立了一支党军。大家都歌颂黄埔军校。可是,黄埔军校从军事上讲,它那个教育水平远远比不上保定军官学校。“最能代表南方各种新因素的黄埔军在北伐中表现却最差。”[14]最糟糕的是它的思想教育。它讲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可是,按照蒋介石的讲法,黄埔军人要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要以先总理(孙中山)的思想指导一切,不能讲个人自由;然后呢,我就是总理的忠实继承人,你们就要一切听本校长的指示。它不是为组建现代国家军队服务的。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跟保定军官学校和其他军校培养出来的军官一样,曾经起到很大作用,这完全应该肯定。但总的说来,它不过是蒋介石专制王朝的支柱,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你歌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