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舞台上的中国和印度(1)(2)
2016-03-26 01:00
导读:可是,在关于“单边世界秩序”的讨论即将达到顶峰之时,又出现了一场新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和印度及其他一些“支柱国家(anchor countries)
可是,在关于“单边世界秩序”的讨论即将达到顶峰之时,又出现了一场新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中国和印度及其他一些“支柱国家(anchor countries)”(如巴西和南非)的崛起以及它们对整个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对美国全球霸权带来的新挑战。(12)本文将主要讨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如何塑造全球治理架构以及对西方带来怎样的新挑战。
二作为全球变革推动者的中国和印度
值得关注的是,直到最近一段时间,人们才意识到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变革的推动者甚或“亚洲发动机(Asian Drivers )”,在全球政治、变革和治理等方面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许多重要的全球治理文献可以看出,直到2003~2004年,在有关全球性变革(世界问题、全球相互依赖、全球化进程对民族国家改革的冲击以及全球治理体系中政策制定的新模式)主要驱动力的争论中,人们才开始论及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化推动者的重要性。(13)
美国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一些重要学者也忽视了“亚洲发动机”现象的出现。比如,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认为,中国仍然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对美国来说并非真正的政治挑战;约瑟夫。奈强调,中国必须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才能成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竞争者;(14)查尔斯。库普乾则把欧洲描绘为惟一超级大国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丝毫没有论及“亚洲发动机”的未来作用;伊沃。戴尔德与詹姆斯。林德赛则把注意力集中在发展跨大西洋的新型合作模式上,也根本没有考虑中国和印度可能会改变整个局势。(15)
自1990年以来,西方出现了6种有关全球政治未来发展的理论,但其中没有一种论及“亚洲发动机”的发展趋势:第一,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意识到全球民主化的强烈趋向,认为全球政治地图的主要冲突线是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之间的斗争。(16)第二,米尔斯海默集中关注冷战稳定格局崩溃之后民族国家间冲突的再度出现。(17)在他看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最严峻的挑战。因此,以实力为取向的安全政策是任何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九一一事件后,卡根等许多学者认为,反恐战争将是未来几十年内的主要冲突形式。(18)无论米尔斯海默还是卡根,他们都把“安全”作为其研究的首要议题。第三,亨廷顿则主要思考西方与其他文化之间的“文明的冲突”。(19)第四,保罗。肯尼迪和罗伯特。卡普兰认为,主要冲突线存在于“西方世界和世界其他部分”之间社会经济上的不对称。在他们看来,全球贫困、环境破坏、腐败和南方国家的失败是主要挑战。发展政策以及西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国际合作是应对这些全球风险的重要方面。第五,托马斯。弗里德曼分析了全球政治的经济化进程。在他的地缘经济学图景中,主要冲突线存在于能够从自由化、新技术和全球市场变革中获益的部分与信奉国家调控和保护主义的另一部分之间,而这两部分既存在于国家内部,也存在于国家之间。第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治理理论经历了全球化条件下深刻的政治变革。这种转变的关键词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终结”,(20)即国家内部与外部主权的销蚀以及国内外政策与政治界限的模糊。在这种情境下,关键性的挑战是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全球治理架构,以便处理日渐增多的世界性问题和全球相互依赖。换言之,全球治理理论认为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强化合作性的全球多边主义。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依笔者看来,“亚洲发动机”现象可能会改变并挑战上述6种“全球政治未来图景”所描绘的那些趋势。全球政治的第7种图景则认为,未来几十年内,全球治理中的主要冲突线存在于中、印作为全球经济及治理的强大推动者所产生的新动力与以上种种趋势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中印崛起带来的新的权力格局
中国和印度崛起为全球治理与世界经济的重要行为体,将使当今“准单边世界秩序”转变为一种事实上的多极权力格局。最迟到2025~2030年,美国、中国、印度和欧洲将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四大力量中心。这些核心行为体在未来全球治理中的相互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21世纪跨界及全球性问题是否以及如何进行应对,决定世界发展中地区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这种新的多极力量格局及其带来的权力与政策选择的竞争将成为塑造未来50年全球治理架构的核心冲突线——其塑造的方式类似冷战时期的两大体系冲突,也类似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欧洲国家之间无休止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