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功能分析(4)
2016-07-16 01:04
导读:三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之中 ,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利益主体的逐渐成熟与社会利益群体急剧分化
三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过程之中 ,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利益主体的逐渐成熟与社会利益群体急剧分化 ,这种经济社会格局的重大变革必然引起人们政治观念和行为特征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增强 ,公民关心政治 ,投身改革 ,形成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政治参与新格局。在公民积极要求介入政治过程的基本趋势下 ,传统社会体制与利益格局逐渐解体 ,而新的约束机制尚未成型 ,社会利益分化造成的利益矛盾与纠纷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各种利益矛盾也日益表面化 ,而改革过程中所引发的大量社会问题及执政党的腐败等 ,已经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历史形成的合法性。形成于计划经济社会且至今仍起主导作用的动员式和运动式公民参政机制 ,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需求 ,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 ,造就参与基础的多样化 ,并导致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式参与”[30]。在发展市场经济初期 ,人们的注意力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会出现暂时的转移 ,但政治与经济的密切关系又使人们不得不关注政治过程。我们现有的公民参政制度化程度还很低 ,政治参与制度资源严重短缺 [3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的公民参政机制仍然十分艰巨。后现代化国家在政治制度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 ,贸然启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不仅危及政治社会稳定 ,还极有可能葬送整个现代化进程 ;但是 ,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公民参政趋势也是无法抑制的 ,因为市场经济社会必然要求实现政治民主化。在目前政治制度化整体水平还不高、还难以有效容纳公民日益增长的参政要求的情况下 ,与其坐等未来才能实现的政治制度化 ,不如积极开发和利用现有制度资源 ,充分发挥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 ,形成有效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为政治制度化的顺利推进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而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当是明智之举。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已经培养了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有密切联系群众和走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 ,而且其掌握的政治经济社会资源无与伦比 ,这是当前最重要的制度资源 ;只要积极加以开发利用 ,形成有效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等 ,保持改革、发展、稳的平衡 ,完全可以实现中国政治发展的顺利推进。在这种背景下 ,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家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 ,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实际上 ,毛泽东当年总结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成功经验时 ,已经从理论上触摸到现代民主政治的脉搏 ;今天 ,江泽民总书记再次强调 ,党要密切联系群众 ,只要有人民的支持与拥护 ,我们党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功。中国共产党在夺取与巩固政权的过程中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形成了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在新形势下 ,只要我们党坚持发扬优良传统 ,时刻从人民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 ,发挥政治参与功能 ,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参与要求 ,又将这种参与整合进入制度化轨道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更重要的是 ,我们党能切实代表和反映人民的利益 ,只要顺应时代要求 ,完全能够发挥出比资产阶级政党更真实、更有效的政治参与功能 ,不仅在形式上可以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参与要求以体现民主的形式 ,而且在实质上可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以体现民主的真实内容 ,这也正是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希望。
参考资料:
[1]以研究美国政治制度为例 ,参见陈其人等著的《美国两党制剖析》 (商务印书馆 1 984年 )、李道揆著的《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93年 )、谭君久著的《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 (
兰州大学出版社 1 998年 )等著作。
[2]从有关中国政党制度的有关论著中可以证明这一点。
[3]参见帕特里克·J·孔奇 :《政治参与概念如何形成定义》 ,载《国外政治学》 1 989年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