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变形记(2)
2017-08-23 02:13
导读:一位毕马威华振的高级经理私下与本刊记者会面时透露,由于正值上市公司出年报,毕马威华振里聚积着从各地汇拢来的财务报表,“装配车间”里的“审
一位毕马威华振的高级经理私下与本刊记者会面时透露,由于正值上市公司出年报,毕马威华振里聚积着从各地汇拢来的财务报表,“装配车间”里的“审计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在流水线上忙碌。但他承认,“锦州港”已经是
办公室里敏感的字眼,同事之间、和客户在电话中都不会随便谈论。
锦州港董事会秘书处齐文辉告诉《商务周刊》,该公司定于4月22日出的2002年年报依然由毕马威审计。“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今年毕马威对我们审得比往年更仔细,他们多派了五六名高级经理来,在锦州呆了一个多月,进行实地审计。”他以为双方配合的很好,并希看“投资者可以放心”。
领军国际会计行业的旗舰、在中国资本市场如鱼得水的毕马威一直游弋在深海。尽管表面上平静依然,波涛不惊,但遭遇锦州港之后,毕马威终于不得已浮出水面。
平地泛波
实在早在锦州港事件以前,毕马威等“四大”身边就围绕着各种冷言冷语。
起因于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无可奈何的怨恨——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使市场失往了信心,2001年,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被财政部撤消、9名注册会计师受到刑事处罚,国内会计师们惨遭非议——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官方和资本市场对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推崇,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1年5月,证监会颁布规定:经中国证券监视治理委员会、财政部审核,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获得《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类上市公司审计业务临时许可证》。
2001年底,证监会发布A股补充审计通知即证监发[2001]162号文:拟首次公然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拟上市后在证券市场再筹资的上市公司,需要提供经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补充财务报告。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当国人对本地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度降到最低点的时候,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便靠着其上百年积累下来的诚信声誉,坐享中国资本市场审计业务上亿元的“大餐”。
这一规定刚出台就掀起争论。内地事务所愤愤不平:加进WTO后,政策法规要实行“国民待遇”,对“五大”一视同仁,但也不能歧视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2002年初,北京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有关部分提出意见:补充审计规定是否只是暂行规定?文件出台匆忙,线条比较粗,且没有在公然征求意见就实施,有没有可行性?依据在哪儿?“证监会的做法不能说不对。”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薛云奎解释说,以前新召募资金的上市公司只需经过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现在变成两家,假定要舞弊的话,自然要买通两家,加大了造假的风险和本钱,投资者花双倍的价格买了“信得过”。不过薛还指出,究竟是不是信得过,是不是值得,需要试了才知道。
2002年,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因安然事件破产,“五大”减为“四大”后,全世界都引发了一场关于会计造假与中介机构诚信的讨论。“四大”的神话和权威,在国人心中开始动摇。
一片怀疑声中,毕马威果然不幸马失前蹄。2002年9月7日,锦州港董事会忽然通过了一项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不足半月后,9月18日,公司又公告称,暂时搁置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此次贸然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又中途戛然而止,不禁让人生疑,毕马威和锦州港之间出了什么题目?抑或是毕马威察觉到了什么风险,想提前离场?毕马威不敢继续审计的客户谁又敢审?中国上市公司每一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几乎都是一个不祥的征兆。
2002年10月16日,一位从事会计工作署名“飞草”的网友通过和讯网发表了一篇分析锦州港固定资产异常的文章,***大哗。第二天,10月17日,上海交易所对锦州港实施停牌处理。锦州港公告称,交易所的理由因“市场重大传闻”。这一天,锦州港的大股东东方团体(600811)的股价也随之下跌5.7%.5天后,10月22日,锦州港又发布公告,称第一大股东东方团体董事长张宏伟辞往锦州港董事长职务。同时公告了财政部2001年对该公司的核查结果,锦州港承认在2000年以前有虚增业绩和资产的事实,从而部分证实了飞草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