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盆两千年的洗澡水(1)(5)
2013-08-22 01:04
导读:四、两千年一盆洗澡水:苏珊娜与《苏州河》 前面讲过浴与欲相通,而欲望又有两面性。在男性中心的观看下,被动服从、甘当欲望对象的女性形象是富
四、两千年一盆洗澡水:苏珊娜与《苏州河》
前面讲过浴与欲相通,而欲望又有两面性。在男性中心的观看下,被动服从、甘当欲望对象的女性形象是富于美感的,但是欲望的危险本性又是要时时戒惕的。在视觉表达的传统里,这个危险,同样常常由女性形象来承载。"苏珊娜与长老"题材里,德国画家斯托克(Franz von Struck, 1863-1928)的作品《苏珊娜沐浴》(Susanna Bathing, 1904),代表了这样一种变体。这位德国象征主义画家曾经是康定斯基、克利等著名现代派画家的老师,但在他的不少作品中,女性形象被表现为淫荡的代表,动物本能的体现者。总之,如果要说美女可以是圣女也可以是女巫的话,斯托克代表了把女性妖魔化的一路。(31)
在这幅作品中,苏珊娜躲在布幔后面,她对二长老是欲拒还迎。显然,现在是她在挑逗、勾引二长老。在此之前的1893,斯托克以另一幅女性形象作品《淫荡》惊动观众。
这幅画里,蟒蛇犹如巨大阳具穿过女性的下体,在她的肩上伸出蛇头,该女子以引诱的目光凝视观众,呼应了视觉比喻的一个惯例:蛇与女人并列,代表淫欲和诱惑。与之构图类似的是《罪》:
他的《斯芬克斯之吻》则以女性形体代替了人面狮身的传统形象,
该女子的乳房如同现代经过充乳手术的形体,圆滚巨大如球,在她的吻之下,男子瘫软欲坠,这是女性的斯芬克斯,她就像vampire 电影中的吸血鬼。在斯托克另一幅作品《乐园卫士》里,一个英俊少年持戟挺立;面对堕落人欲,具有无上优越之感的形象,是由男性来体现的。
把妇女看作勾引者、吸血鬼的态度,是斯托克对现代男女平权思潮的反动。苏珊娜在这个形式里已然是荡妇,原型所能产生的变化到这里,达到一个极点。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以看与被看定义男女关系的表达,在商业广告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第六代导演娄烨,其作品也不脱此俗。他的电影《苏州河》(中国/德国/荷兰/日本/法国/ 2000)虽然至今没能在内地放映,但它连获几个国际奖项,这对导演的个人风格无疑是极大的肯定。正因为如此,电影里的性别与观看问题,值得在这里提出来讨论。
在它的VCD封套上写着这样的广告语:"当希治阁与奇斯洛夫斯基巧遇于二千年的上海,当王家卫初晤徘徊于重庆森林的两生花……是则古老的神话,抑是个后现代的传说?"这里涌现了五个导演加影片的符号,提示人们注意《苏州河》与其它电影语码的牵涉。的确,希区科克式的命案悬念、奇斯洛夫斯基式精神上的孪生子、王家卫般疏离的城市影像,这个影片里都有一点。但是就作品里性别关系的结构和女性形象的表达来看,不如说它和裸体、沐浴、偷窥与认同系列的视觉作品属于同一脉络,我指的正是男性凝视女性、进而依据这个被凝视的镜像让女性认同的脉络。
《苏州河》设计了这样两段故事,都由一个带摄像机的个体摄影师讲出。第一段里,一个叫马达的青年弄了一辆摩托车,在送货过程中,客户给了他特殊的货品,未成年的孩子牡丹。牡丹的父亲每逢叫女人的时候,就打发马达送牡丹去姑母处。在这个交往中,牡丹爱上了马达,她甚至不惜在下雨天跑去找马达,表达对爱的需索。为勒索牡丹父亲钱财,马达绑架了牡丹。得知自己成为人质只是为45万块钱后,牡丹手持马达送给她的美人鱼跳进了苏州河。
在第二段故事里,马达出狱后回到城市。现在他在城市里寻找失落的爱,遇到了在酒吧浴缸里扮演美人鱼的美美。美美和牡丹长得一样(同样由周迅扮演)。马达不断对美美叙述牡丹,美美为之感动,开始在自己的大腿上贴牡丹花,这标志着她已经认同并开始模仿马达叙述中的人物。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摄影师感觉到马达介入了自己的生活,他质问马达,而这时马达突然宣称他找到了牡丹。镜头切入一个相认场景,牡丹现在是个平凡的售货员,她终于和马达破镜重圆。但在一个大雨倾盆的日子,摩托失事,他们双双丧命。
这个片子里有几个与我分析的"苏珊娜"系列相关的符号:水、沐浴、窥视和被欲望的女子。首先,水,在这里它是新写实电影风格里缓缓呈现的苏州河水。其次,它是酒吧鱼缸里的水,美美在这缸水里被人观赏。第三,这水是先让少女牡丹投河、最终又淹死了马达和成人牡丹的河水。牡丹第一次投河,缘于对马达出卖她的恼怒。她第二次丧生,则提示了爱情团圆的不可信-欲望的危险。
美人鱼是一个道具,它把两幕故事和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物联系在一起。娄烨在叙述中兜兜转转,始终强调自己在叙述,而这个叙述又不可信。但是在"我的摄像机从不撒谎"的包装下,观众毕竟看到了一个编造的过程。而这个编造的过程依然暴露了导演演绎爱情神话的拙劣。这个神话在于,马达欺骗牡丹、致使少女投河的悲剧在电影中无足轻重、不了了之;而马达寻求牡丹、美美向牡丹认同的过程在电影中被铺展升华。电影强调的是男人寻找的执著和女人对这种执著的感动。在这个感动中,一切欺骗和摧残都得以化解。的确,美人鱼是这个意思,为了爱情,牺牲生命也是必要的。美人鱼的神话意蕴是:得到男人的爱高于生命本身。
《苏州河》让一个失意的、神经有问题的男人充当爱情神话的主角,仿佛解构了爱情的不存在,这个设计也与疏离的话外音、从不露脸的叙述者相呼应。它强调故事的虚构性,似乎预先防备着认真的文化分析。但我无法放过的是,故事里把两个女子都设计为有待领养(反对虐养)的爱情宠物,有意模糊男主人公致人死命的责任,这究竟是为什么?电影的讲述告诉观众,这是对明知不存在的浪漫爱徒劳的寻找,牡丹投河之死立即结束了第一幕,而马达神经质的寻找(它体现为一系列跟踪、窥视和窥视下的画面)却是第二幕的重头戏。明明是未成年少女牡丹是一场诈骗中的受害者,但在电影里她却被表现成主动的性诱惑者,成年男子马达则被表现为被动的,他的犯罪似乎是身不由己,而且是受制于犯罪团伙里的女人。由于电影完全不考虑少女牡丹投河给她带来的任何身心创伤,因此,它所传布的文化信息是无理性的:寻找爱显得很重要,无论多么徒劳;而爱什么人、爱是什么根本不重要。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女性在这个男主角寻找爱的历程中,她们分别扮演诱惑者、启蒙者、被认同和被寻找的目标物这些角色。她们的存在烘托男性寻求,体现男性的重要。《苏州河》最终可以让早年投河的牡丹一经指认,立即重返马达怀抱,正是基于这种对男性重要性的体认。这个信息误导的问题在于,它把妇女的痛苦、妇女的生命代价一笔勾销了。而女性的价值也仅仅在于她终于有了前来领养她的爱情主人。
电影里还有一个似乎不经意的信息,那个指挥马达作案的女骗子居然叫萧红(长相和萧红肖似)。难以相信艺术家娄烨不知道萧红是谁,因此我无法把这个解读成巧合。设想一部女导演拍的片子里某个罪犯叫鲁迅或者钱钟书,娄烨也会感觉怪异吧。不是说不可以拿名人来游戏,而是说游戏的精神本当是戏弄权威、消解权势;如果游戏弱势群体,那是在帮谁呢?
共6页: 5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