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明代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的历史思考

2013-08-20 01:03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明代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的历史思考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提要:明代为了发展西北,巩固西北边防,除在关中平原等
内容提要:明代为了发展西北,巩固西北边防,除在关中平原等地充分发动百姓进行开垦外,还在西北沿边地区组织军队开展屯田活动,农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它以前的任何朝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乏统一计划和合理安排,过于追求开垦顷亩,形成过度开垦。而过度开垦的结果又使得森林草原植被大量被破坏,生态条件恶化,引发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黄河下游水患严重等等后果,对后世子孙遗害无穷。本文认为:明代西北地区的开发势在必行,沿边屯田也无可厚非。但开垦过程中一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二要完善,善始善终;三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明代 西北地区 屯田活动 农业生态 经济开发


明代西北地区的农业经济开发情况,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说,都超过了它以前的任何朝代。这对于当时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防稳定,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成就不容忽视。但是,由于当时的开发缺乏一种全局性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形成过度开垦,耕作粗放的现象,且由于后期管理不善,造成土地的大量荒芜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在我国农业开发史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值得很好的研究。尤其是在今日西部地区经济开发已经全面展开的情况下,回顾和总结明代200年间西北地区的开发,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明代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开发概述

明代西北地区的政区机构是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包括今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完全意义上的大西北地区。这一地区的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农业开发的条件和方式也各不相同。本文由近及远,按照关中地区、陕北黄土高原、西北宁甘青地区为序依次叙述。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关中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粮仓。其面积在西北地区所占比例不是很大,然其经济比重却在西北地区占重要地位。

明代初年,在明朝政府各种鼓励开垦政策、措施的感召和鼓励下,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据地方志记载,至洪武十九年(1386年),作为西北地区和经济中心的西安府的粮仓已经有了很多储蓄①,耀县也是“创丰盈仓,积粟数万石”②。耀县地处关中和陕
————————————————————
① 《明太祖实录》卷177,洪武十九年四月己亥。
② 雍正《陕西通志》卷52《食货》。

北的接界处,向为贫瘠之地,其积粟如此,说明其农业开垦已达到较高水平。耀县如此,则关中地区的开垦情况可以想见。现在所见到的记载明初关中地区耕田数字的仅有蓝田、郃阳、泾阳、武功、富平、华阴、三原等七县,其中蓝田县1 558.43顷①;合阳县4 405.24顷②;泾阳县5 594.46顷③;武功县1 890顷④;富平县9 097.52顷⑤;华阴县2 595.35顷⑥;三原县3 99t.30顷⑦,这几个县遍布关中的不同方位,基本可以代表当时关中的农业开发水平。如以此作为当时关中地区土地开垦的平均数类推的话,则可得土地162 308.53顷,基本可以反映出明初关中地区的开垦情况。明代中期,关中地区的土地开垦又有发展。成化十二年(1476年),余子俊为西安知府,曾在泾阳开山引水,兴修,仅这一工程就灌溉关中田地1 000余顷⑧。嘉靖《陕西通志》记载:嘉靖年间,陕西全省(即今西北地区)共有耕地316 331.65顷,其中关中地区有夏秋地176 956.02顷⑨,占整个西北地区的一半以上,据此即可推测,明代初年洪武年间,关中地区的土地基本全部得到开垦。由于关中地区的土地开垦是以民屯为主,所以一直呈现稳步发展的势头。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府,为明王朝西北边陲重地。明代初年,因西北边境一直不得安宁,百姓流离;士兵又忙于戍边作战,农业开垦无法进行。一直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明太祖诏令延安候唐胜宗、长兴侯耿炳文屯田陕西,拉开了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开发的序幕⑩。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命颍国公傅友德“练兵山陕,总屯田事”⑾。明成祖即位之后,继承太祖遗绪,继续发展西北边境的屯田事业。永乐元年(1403年)应工部尚书黄福的请求,供给陕西屯军种子、牛具,以助屯田⑿。宣德六年(1431年),朝廷又遣侍郎罗汝敬督陕西屯田⒀。成化五年(1469年)十一月,鞑靼部毛里孩侵犯延绥,阿罗出侵入河套地区。六年(1470年)正月,大同总兵杨信击败毛里孩,宪宗即下诏开延绥屯田⒁。九年(1473年),余子俊又在东自陕北清水营,西至宁夏花马池之间“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每二、三里置敌台崖寨备巡察”,共修“城堡十一,边墩十五,小墩七十八,崖寨八百九十”,使之成为一道长达1 770多里的边墙。并将墙内之地“悉分屯垦,岁得粮六万石有奇”⒂。自边墙修成之后,榆林兵士增加,边境渐宁,于是沿边军民得以安心耕种。同年,又在榆林以南募民屯田⒃。明代中期,陕北黄土高原的开垦继续向边境地区发展,嘉靖十三年(1534年)诏给陕西屯军牛种,令开垦境外荒田⒄。当朝廷主持屯政的官员庞尚鹏
——————————
① 隆庆《蓝田县志》卷之上《田赋》。
② 天启《同州志》卷5《食货》。
③ 嘉靖《泾阳县志》卷1《贡赋》。
④ 正德《武功县志》卷2《田赋》。
⑤ 万历《富平县志》卷8《田赋志》。
⑥ 万历《华阴县志》卷4《食货》。
⑦ 嘉靖《重修三原县志》卷2《食货》。
⑧ 《明史》卷178《余子俊传》。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⑨ 嘉靖《陕西通志》卷34《民物二·田赋》。
⑩ 《明史》卷3《太祖纪》。
⑾ 《明史》卷129《傅友德传》。
⑿ 《续文献通考》卷14《田赋考·屯田上》。
⒀ 《明史》卷9《玄宗纪》。
⒁ 《明史》卷13《宪宗纪》。
⒂ 《明史》卷178《余子俊传》。
⒃ 《历代屯田考》第9章《明之屯田》。
⒄ 《历代屯田考》第9章《明之屯田》。

到沿边视察屯田时,来到陕北黄土高原,尽管所至“皆高山峻岭,横亘数百里”,但仍是“土人耕种,锄山为田,虽悬崖偏僻,天地不废”①。在黄土高原的山、陕交界处,更是“即山之悬崖峭壁”,也是“无尺寸不耕”②,其开垦的深度和广度真令人叹为观止。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明代陕北黄土高原的开垦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不仅边内之地得到开垦,边外的地也部分地得到垦种,可见这一地区土地开垦的彻底性。

宁甘青地区均为边境之地,居民稀少,主要来源为卫所戍边将士。所以这些地区的农业开发也是以军事屯田为主。

明初,明政府为了防止和杜绝蒙元残余势力对边境的骚扰,实行“空边”政策,把宁夏平原的人民大量迁徙于关中,使宁夏变为空旷之地③。农业开发无由说起。以后随着政局的稳定,宁夏的农业开垦被提上议事日程。

洪武六年(1373年),太仆丞梁也先帖木儿上言,说宁夏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宜召集流亡进行耕种,得到朝廷的赞同。于是,朝廷派邓愈、汤和等人屯田陕西④,开宁夏屯田之先。洪武九年(1376年),又设立宁夏卫,“徙五方之人实之”,以开屯田⑤。宁夏卫设立之初,先以河州卫指挥宁正兼领宁夏卫事,宁正遂“修筑汉、唐旧渠,引河水灌田,开屯数万顷”⑥。以后又陆续增置前卫、中卫、左屯卫、右屯卫等四卫,与宁夏卫合称五卫,五卫中宁夏卫及左、中、右三卫专职屯田,前卫则以六分屯田,四分戍守⑦。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又派何福总镇宁夏,兼理屯田。何福到任后,“宣布德意,招徕远人”,置驿屯田积谷,以为长久之计⑧。何福的这些举措,一年后即见成效,永乐三年(1405年),成祖以“天下屯田积谷宁夏最多,皆总兵何福勤于用心所致”⑨,故对何福特加“赐敕褒美”⑩。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永乐以后,宁夏地区的屯田又有较大发展,宜德六年(1431年)十二月,朝廷特派御史专门视察宁夏
上一篇:重建当代文论话语的基点在哪里 下一篇:七十年代以来湖北出土秦汉简牍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