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三教争衡与唐代的学术发展(1)(2)

2015-01-16 02:17
导读:三教争衡,表现为政治与信仰地位孰为先后的争论,从武德七年到 咸 通十一年,经常由朝廷主持讨论,几乎漫延有唐一代[(19)]据表可知,初期尚
   三教争衡,表现为政治与信仰地位孰为先后的争论,从武德七年到通十一年,经常由朝廷主持讨论,几乎漫延有唐一代[(19)]据表可知,初期尚能平实争议,政府不加干预,任其纵横捭阖,论古议今,风气较佳,后期三教思想渐趋调和,一方是官方思想统治的需要,另方更是佛教做为外来文化已渐与本土文化找到共同点,高祖时即有“三教虽异,善归一揆”的初衷,但实际难遂人愿。唐代不断有人倡言三教一,象道士孙思邈即著书言三教会通之意,[(20)]白居易亦有《三教论衡》之文,李翱援佛入儒,所作《复性书》三篇,更为人所熟知,此种种迹象皆为明理学三教一思想的先声。 

    三教论衡的排次上,只宣宗时释为道先,其皆是道居释前(武则天时未举行)。这是唐皇室自认道教为本,对其政治地位和宗教地位的肯定。恰如高祖所言:“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老先次孔,末后释宗。”[(21)]虽有上述排次,但大部分争论的结果是佛教取胜。盖因佛教以其三论,因明学的发达,重视逻辑推理与论证,有规的神学理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信仰者的思想。佛教的信仰素质高就高在不解决任何世俗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只解决彼岸世界的问题,也因此能促使人们不会失望地永远追求它。[(22)]道教却力图通过炼丹来解决现实问题,以达到长生不死来意迎民众对生的强烈依恋。唐皇帝竟有六人是死于服食丹药的。[(23)]长生而不果,必然使人们感到失望。北宋以后道教逐渐放弃外丹炼法,较重修炼精气的内丹法,表明其发展。同时,佛教的礼仪较为简便易行,如南禅的顿悟和人人有佛性的说法,便于推广流行。因此,造成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欣赏信服佛教的深奥哲理,而其较为形象化的雕塑、绘画、音乐,转变等佛教艺形式又为一般民众所喜闻乐见。与道教相比,在理论精程度和信仰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 

    佛教各派中,除法相宗外,没有不吸收儒学的。禅宗以佛教中的基本来讨论和解决儒的心性问题;怀海《百丈清规》便把忠孝内容纳入其中,佛与道也有融和。天宗湛然《止观辅行传弘诀》十中即引入道教的服丹成仙思想;密宗不少理论与修炼有关。儒者援佛入儒,以李翱为代表,此外王维、柳宗元、[(24)]刘禹锡、白居易都不同程度地肯定或倾心佛教。道教学者大多吸收儒的忠孝仁义等伦理观念,儒学者也多认为儒道同归。前者如吕岩将忠孝纳入道教教义中,后者如柳宗元的诸子之流佐世论。[(25)]道教的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理论也多为理学们所吸收。这是三教争衡所带来的融摄学思想的功能。 

    三教论争更是积极的社会功能,政治权威容忍各学思想派别的论争,养成公开论衡思辩的社会风气。儒学不为一统思想居于各派学思想之上,有利于学思想间的交融,形成较为开放多样的文化政策,不同阶层人士有一定程度的较为自主的价值选择和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有利于创造出盛唐丰富多彩的文化。 

         

三 

 

    唐代在走文化民族化的历程中经受住外来文化的全冲击,充满自信地迈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无可否认,佛教文化对中国民众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都产生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深深地印证于唐代各科学的发展。同时,道教作为本土的信仰形态的意识形式,其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及礼仪活动的建构都对学文化产生影响,兹就佛道宗教文化在唐代的表征做一概述。 

        (1)对哲学的影响。[(26)] 

    唐代佛学成为占主流的思想文化,分别在人生的本原问题、人的认识能力、世界本体问题和彼岸世界诸问题上对中国哲学有所补充。[(27)]佛教各宗派中以禅宗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追求意自然的人生哲学和以活参、顿悟为特征的非理性的直觉体验的思维方式,这已成为铸造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不可缺少的内容。 

    道教学者中成玄英“重玄之道”思想,玉玄览分“可道”与“常道”,发展宇宙生成理论。吴筠从本体论角度来说明他的修炼方法。同时强调精神的修炼,对后来内丹方发展有影响。开元中李筌认为战争胜负在于人事,是对先秦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发展。[(28)] 

        (2)对文学艺的影响。 

    宗教要运用文学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文学艺也要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宗教生活和情感,像佛教的《法华经》、《维摩经》、《百喻经》等梵文经典本身的文学价值就很高,并对后代语汇、文体乃至文学创作发生影响。变文俗讲等就对民间文学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唐代建、雕塑、绘画等无一不受佛教的影响,唐代著名画阎立本、吴道子皆以擅画佛寺壁画出名。再如佛教乐的流行。[(29)]《西河诗话》收载唐乐府中佛教乐29种之多,在敦煌杂典中也还保留着一部分佛作品。[(30)] 

    道乐调确实可考者有华夏zàng@②及步虚词二种。[(31)]天宝十四载四月,玄宗曾于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对其韵、腔皆有所更定,宣示中外。[(32)]玄宗曾诏司马承祯《玄真道》,李会元《大罗天》,贺知章《紫清上圣道·太清宫成·太常卿韦piāo@③又《景云》等六。[(33)]天宝四载,又亲《降真召仙之》、《紫微道仙之》,于太清宫演奏。[(34)]象著名的《霓裳羽衣》就是一种用道音乐的法。这些都构成中国古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 

        (3)对科学技的影响。 

    宗教本与科学不相容,但某些宗教活动却在客观上对科学发展有派生的促进作用。典型者如道教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企求长生不死的宗教幻想,却使原始化学由此得到发展。中国的火药即由炼丹发明。如伏消石法,在中唐以后的炼丹书《真元妙道要略》里提到过,在理论上,它近似4KNO3+5C→2K2CO3+2N2+3CO2的公式。再如“伏火矾法”,元和三年(808年)清虚子在《铅汞甲辰至宝集成》里提到过,在理论上它近似4KNO3+S2+6C→2K2S+2N2+6CO2的公式。[(35)]李约瑟认为中国自然科学知识发展和各种工艺流程改进正是由于外丹。费正清也认为“中国原始科学发展的主要部分是同热爱自然的道相联的,而不是同死读书的儒相联的。”[(36)]道的内丹法认为“气能存生内丹”,将人体当炉鼎,以体内的“精”、“气”做药物,用“神”去烧炼,可使精、气、神凝聚成“圣胎”即内丹,发展医学上的养生保健、气功长寿,对人体生物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一定贡献。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董仲舒天人之学微探(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