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课程与教学谁主谁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历史问题,拥有这一问题的20世纪的教育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虽然伟大的教育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就曾为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做出过第一次努力,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杜威提出的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并没能改变20世纪课程与教学分离的历史状况。新世纪伊始的课程与教学领域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两者的整合提出了现时代的要求。在新世纪这个课程与教学蓬勃发展的春天里,如何抓住当前的机遇,在课程与教学观上回归杜威并在实践中超越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就成为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然而,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研究须以各学科在此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和条件,只有各学科的相关研究均取得长足的进展,才有望获得整个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领域的大面积丰收。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就成了整个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不但有利于丰富整个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领域的理论宝库,而且有利于解决当前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中沉积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故而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不尽如人意的是,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领域我国体育学者至今鲜有人涉足,研究成果几近空白。所以,致力于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同行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作出探讨。
1 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相关概念释义
何谓“现代”?尽管关于这方面的著述汗牛充栋,但对于“现代”何指,学者们至今各持己见。我国著名学者王岳川先生认为,“今天,‘现代’一语大概基本上是指已经过去的时代。”[1] 按照我国史学界的观点,一般把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时期称为现代史阶段。鉴于此,本文所论及的问题是指已经过去的“五四运动”以来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问题。相对于“后现代”而言,“现代”表征为追求进步、技术、理性、效率、封闭性、确定性、同一性、中心性、普适性、控制性[2],了解“现代”的以上特征对理解后文的“制度课程”大有裨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所谓体育课程,是指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性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3]。本文的研究也是把体育课程视为一门学科课程而言的。什么是体育教学呢?体育教学是教学的下位概念,一般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规范下,以体育教学内容为中介,由体育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双边教学活动。
2 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
2.1 分离的原因
2.1.1 “制度课程”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主要根源 “制度课程”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产生有其历史渊源。众所周知,现代课程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学者均把其视为一个20世纪的现象,正如资深课程学者坦纳夫妇(D.Tanner & L.N.Tanner)指出:“课程有一悠久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4] 博比特、泰勒就是早期著名的课程研究专家,以他们为代表创建的课程研究模式可谓代表了一个时代,该模式追求科学化的方法,以“技术——控制”取向为特点,以“技术理性”为原则,因而被视为“泰罗(有“科学管理之父”之称)模式”。“制度课程”就是这一模式的最好映照。所谓“制度课程”,是指特定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规定并实现的合法化的学校教育内容,具体体现为官方的课程文件(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材、教具等)及这些课程文件的操作形态[5]。但纵观其历史征程,不难发现其仍然没有脱离“制度课程”的范畴,是我国社会在每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学校体育作出的规划和规定。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