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

2015-02-01 01:39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课程与教学谁主谁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现代教育理

 课程与教学谁主谁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历史问题,拥有这一问题的20世纪的教育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虽然伟大的教育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就曾为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做出过第一次努力,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杜威提出的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并没能改变20世纪课程与教学分离的历史状况。新世纪伊始的课程与教学领域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两者的整合提出了现时代的要求。在新世纪这个课程与教学蓬勃发展的春天里,如何抓住当前的机遇,在课程与教学观上回归杜威并在实践中超越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就成为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然而,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研究须以各学科在此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和条件,只有各学科的相关研究均取得长足的进展,才有望获得整个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领域的大面积丰收。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就成了整个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不但有利于丰富整个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领域的理论宝库,而且有利于解决当前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中沉积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故而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不尽如人意的是,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领域我国体育学者至今鲜有人涉足,研究成果几近空白。所以,致力于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同行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作出探讨。

        1 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相关概念释义

    何谓“现代”?尽管关于这方面的著述汗牛充栋,但对于“现代”何指,学者们至今各持己见。我国著名学者王岳川先生认为,“今天,‘现代’一语大概基本上是指已经过去的时代。”[1] 按照我国史学界的观点,一般把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时期称为现代史阶段。鉴于此,本文所论及的问题是指已经过去的“五四运动”以来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问题。相对于“后现代”而言,“现代”表征为追求进步、技术、理性、效率、封闭性、确定性、同一性、中心性、普适性、控制性[2],了解“现代”的以上特征对理解后文的“制度课程”大有裨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所谓体育课程,是指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性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3]。本文的研究也是把体育课程视为一门学科课程而言的。什么是体育教学呢?体育教学是教学的下位概念,一般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规范下,以体育教学内容为中介,由体育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双边教学活动。

        2 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

      2.1 分离的原因
    2.1.1 “制度课程”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主要根源 “制度课程”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产生有其历史渊源。众所周知,现代课程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学者均把其视为一个20世纪的现象,正如资深课程学者坦纳夫妇(D.Tanner & L.N.Tanner)指出:“课程有一悠久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4] 博比特、泰勒就是早期著名的课程研究专家,以他们为代表创建的课程研究模式可谓代表了一个时代,该模式追求科学化的方法,以“技术——控制”取向为特点,以“技术理性”为原则,因而被视为“泰罗(有“科学管理之父”之称)模式”。“制度课程”就是这一模式的最好映照。所谓“制度课程”,是指特定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规定并实现的合法化的学校教育内容,具体体现为官方的课程文件(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材、教具等)及这些课程文件的操作形态[5]。但纵观其历史征程,不难发现其仍然没有脱离“制度课程”的范畴,是我国社会在每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学校体育作出的规划和规定。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制度课程”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和内部功能。从“制度课程”的外部功能来看,是学校系统传递社会需求的方便且有效的工具,这一点从历届我国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上可见一斑;从“制度课程”的内部功能来看,实际上是一个管理和限制体育教师工作的规范框架,因为以往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最终是以广大体育教师为阅读对象的,于是为了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官方规定的课程指南往往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作出“苏州园林式”的策划,以排除教师可能作出的与官方认可的社会需求相悖的课程变革。
    在制度层面,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极易成为两个分离的领域,二者的关系也被视为一种线性关系。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了学校体育“教什么”,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实施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了学校体育“怎么教”;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方向或目标,是体育教学过程之前和体育教学情境之外预先就有的“人工合成物”,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体育课程的过程,而不应该对其作出任何变革。故此,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就被割裂开来,二者之间产生难以逾越的鸿沟,并机械地、单向地、线性地发生关系。
    2.1.2 “二元论”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 从认识论或思维方式进行深层思考,可以发现,形形色色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观点或做法均源于以下一种或几种性质的二元论。
    (1)内容与过程二元论(content-process dualism)。这种二元论认为,体育课程即体育学习内容或教材,体育教学则是内容的传递过程与方法。其中,内容与过程、教材与方法是分离的、独立的。这种传统的二元论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而且在当今整个课程领域也很有市场。例如,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布劳迪(H.S.Broudy)等人认为,“课程主要由某些组织成为教学规范的内容组成,……严格地说,教学方式不是课程的一部分”[6]。英罗(G.M.Inlow)也认为,“课程是一组学习内容,教学则是通向学习的方法、渠道”[7]。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内容与过程二元论的实质是把学校体育的内容与内容由以产生和传播的过程割裂开来。这样,原本有机统一的实体就被人为地分割为内容和产生及传播这些内容的过程与方法,导致两者相互独立,机械地发生关系。殊不知,正如某些学者所言,任何知识都既是探究的产物,同时也内在地蕴含着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还是未来探究过程的原材料[8]。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从技法的突破到意境的跃升:以《楚留香传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