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鸦片对《中国近代史》著作的影响——以细

2015-02-20 01:0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浅论鸦片对《中国近代史》著作的影响——以细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本文以鸦片为

 

摘 要:本文以鸦片为中心考察它对中国近代史著作的影响,认为社会历史意义上的鸦片比它的药用性质和毒品性质更为明显。一、近代史著作中的鸦片战争。认为鸦片不仅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大门,而且也开启了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鸦片、鸦片贸易引发的结果。以总结中国近代史著作中关于鸦片、鸦片贸易引发的结果为中心,认为这一切都是鸦片直接或间接引发的,并最终引发了战争;三、鸦片使研究者对史料产生不同程度的误解。认为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研究者在无形之中夸大了鸦片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四、鸦片对鸦片战争中关键人物的影响。认为研究者在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取舍,对鸦片战争中的人物评价存在一定的夸大或者弱化。总的来说,本文认为鸦片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十分广泛的,它的作用之所以被夸大是因为它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历史问题。

  关键词:鸦片;《中国近代史》;影响

前言

  鸦片,俗名大烟、烟土,又名阿芙蓉、合浦融、阿片、亚荣等,是从罂粟汁液中提炼出来的。作为医药用品,鸦片有止痛收敛作用,公元11世纪时,在希腊的《药物论》一书中已有对鸦片的描述。16世纪时,我国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明确记载了鸦片作为药品的作用。[1]

  长期以来对它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毒品性质上,如王东林《鸦片之祸》、王宏斌《鸦片——日本侵华毒品五十年》、王金香《中国禁毒史》等。而对鸦片贸易的研究近几年大多较为关注交易的数量以及影响,成就较为突出的是龚缨晏《鸦片的传播与对华鸦片贸易》,本书尤为重视鸦片的传播以及英法美等国对华的鸦片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过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2]论文方面吴义雄《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明确考证了鸦片战争前鸦片贸易的交易数量。[3]对鸦片战争的研究以茅海建为代表,他的专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在考订史料重构历史的前提下创获颇大,很值得学习借鉴。[4]综观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大多研究者忽视了鸦片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对近代通史著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此,以中国近代史著作为中心考察鸦片的影响。

一、近代史著作中的鸦片战争

  “一位历史学家曾写道,鸦片是被放在驼背上带到了中国,而它最终折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5]鸦片的双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正如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所形容英国在印度统治的结果一样。作为破坏,我们可以对比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作为建设,我们认为鸦片的影响在于使中国社会发生质的变化。历史学家蒋廷黻在其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近代化”,“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6]

  鸦片打开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结果正如大多近代史论著中所说的一样,“由于鸦片输入量的激增,中、英之间的贸易逐渐发生变化。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而且这种差额越来越大。”[7]但是在英国——印度——中国,即在棉纺织品——鸦片——茶丝大麻三角贸易中,鸦片的作用却不仅仅是“中英之间的贸易逐渐发生变化。”[7]鸦片给造成的影响是“在这个反抗运动中,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8]

  马克思、毛泽东的个人观点被政治强化以后带来的结果是解放以来,国内近代史研究无不受到他们的影响。如果说在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中我们还能够看到“自从鸦片战争以后,迄全国解放以前,中国社会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中国人民饱受外国侵略者的压迫”[9]而产生爱国的情绪。多数论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如刘彦认为“大开海禁,启欧西列强竞争之机,辟数千年国是之局者,实以鸦片战争为始”。[10]胡绳认为“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转折点”。[11]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战争,是非主义的。多数研究者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压迫史,是屈辱史,是抗争史,如李鼎声认为“中国近代史为一部帝国主义侵略史。”[12]李侃认为“近代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7]总的来说,在研究者眼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史的性质是屈辱史、抗争史。透过研究著作,我们发现,“天朝”尊严的丧失,鸦片战争后社会政治的起伏跌宕是促使历史学人投身近代史研究的客观原因。

  在近代史上,国人认识鸦片是由医药用品——毒品——贸易——战争——贸易,这样一种认识过程造成的后果是“天朝”过去所采取的对“逆夷”的“剿”与“扶”竟然不适合西方列强。“天国”也自然位次下降,约略同时,有志之士即开始注重撰史以救世。如夏燮的《中西纪事》、梁廷枏的《夷氛闻记》、《海国四说》等。国人对鸦片的重视在于它的“瘾”,而政府对于鸦片的重视在于它的社会危害,对“天朝”尊严的侵犯。鸦片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兴起,并长期影响了国人对近代史的认识。

二、鸦片、鸦片贸易引发的结果

  英国人用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更用鸦片贸易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国策。鸦片与鸦片贸易正悄然地冲击着中国,中国也正悄然地发生变化。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在美国方面,爱默生在他的笔记中认为“在各国群集的会议上,它所能说的最多只是——‘我酿制了茶叶'”。[13]然而在正常的贸易中,中国的茶叶出口足以引起西方国家高度注意,因为茶叶换回的白银远比他们所自以为“现代”的商品给他们带去的利润多得多。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是毒品和贸易以及战争所能够形容的。刘增和认为:“‘鸦片问题'包括人们熟知的‘社会问题',同时又体现在‘精神文化'、‘鸦片经济形态'、‘鸦片交涉'以及‘鸦片财政问题'等方面。”[14]作为一种医药用品,鸦片的作用在于它可以治疗头痛、失眠、咳嗽与痢疾等病。但是作为走私的鸦片以及鸦片贸易中的鸦片,它的作用恰好与它的医疗作用不同。中国的近代史也由此而展开叙述。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认为“现在中国的垄断依然存在,它的权力丝毫没有削减;但是英国的垄断已经取消,英国商人被遗弃得像是一个没有牧人的羊群,并且英国政府也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步骤,以一个政府官吏来代替公司的地位,作为领导人和保护人。”[15]英国商人的这种要求在后来终于得到了实现,鸦片也不再是商人的鸦片,而是英国政府的鸦片。由此,中国政府的禁烟所面对的对手已不再是英国商人,而是英国政府。近代史著作在论述鸦片的影响时大多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论述:

  (一)中英贸易的改变

  由于中国的生丝、茶叶、瓷器等拥有广大国外市场,所以直到18世纪80年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的状态,每年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但是自从英国取代葡萄牙占领印度鸦片产地后,即开始向中国输送鸦片,以改变中英贸易中其所处的不利地位。

  鸦片引发的这种后果为大多近代史著作所采用,而且比较突出。清政府之所以采取禁烟政策,出发点和原因与此相关。清政府自康乾盛世以后在财政上日渐拮据,这种困境,在鸦片战争后表现得十分明显。历史的叙述因为这种后果关联甚大而无不述。对英国来说,因为获利甚多而不愿结束向中国输送鸦片,故中英贸易冲突实根源于此。鸦片改变了中英贸易,也改变了中英在交往中的地位。

  (二)中国人体质和精神状态的损害

  随着鸦片输入的激增,吸食鸦片的人日渐增多。更为甚者,由于鸦片中含有大量的吗啡,吸食上瘾之后很难戒除,造成身体逐渐衰弱,精力耗散,胜志萎靡,形成不生不死的状态,最后就多数因此衰竭致死。鸦片大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体质和精神状态。

  这种后果是吸食鸦片造成的,萧一山《清代通史》中说:“然当时《朱批谕旨》中,有鸦片而非鸦片烟之奏折。盖当时吸食鸦片者,辄混合烟草而并用,至纯以鸦片为喷吐物,似又在雍乾以后矣”,“鸦片而非鸦片烟之奏折,虽后之人引为笑谈,然在当时,实确非同物,盖吸之者以为非烟草不为力耳。”[16]如果人人都不吸鸦片,何有鸦片之害。这又为当时力主禁烟的人倡导。

  (三)人民负担的加重

  鸦片的泛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由于白银外流造成银贵钱贱,其直接结果就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这种后果从长远来看对清政府威胁很大。清自入关以来,对内采取的政策是禁民。如果人民的负担加重,揭竿而起的机率即会上升,而这又为清廷所担心。中国的农民约有一定的传统,即:在物质生活基本能够得到保证时,他们是不会走上“反”的道路的。清政府禁民的目的在于稳定社稷。因此他们不得不考虑。在很多近代史著作中,鸦片引发的这种结果常常为著者重视。同时通过阅读相关论述可知,清政府之所以采取禁烟政策,人民负担加重也是关键。对人民来说,负担的加重必然使他们生活日益困苦。

  (四)清潮统治受到严重威胁

  鸦片泛滥严重威胁了清朝的统治。研究者认为,因为鸦片吸食涉及“天朝”官吏和兵丁,所以清廷禁烟的结果是由于自乾隆后期以来吏治腐败,导致官吏、兵丁从中收受贿赂。进而进一步加剧了吏治的腐败。军队的战斗力亦因之丧失殆尽。

  鸦片引发的这一系列连锁后果,林则徐在1838年9月的一道奏折中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17]林则徐此说,中学历史教科书常常引用,并作为材料来分析清政府采取严禁政策的原因,得来答案是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由此可知,鸦片对清政府最直接的危害是影响了它的统治基础。鸦片由药品到毒品,由毒品而影响一个国家,这种影响,大多研究者认为,是鸦片间接造成的。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文心雕龙》的人文精神与当代意义(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