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科技隐喻的特征(1)(2)

2016-01-14 01:03
导读:3. 两类隐喻的另一区别还在于,文学隐喻的解释不是隐喻创作人本人的事情,这种工作多由文学评论家来完成 如Eliot在他的Prufrock这首诗中有这样的一句

  3. 两类隐喻的另一区别还在于,文学隐喻的解释不是隐喻创作人本人的事情,这种工作多由文学评论家来完成
  如Eliot在他的Prufrock这首诗中有这样的一句: The yellow fog that rubs its back upon the window pane 。诗人把雾隐喻成在玻璃上蹭背的一只猫。浓雾和毛茸茸的猫皮颇多相似,都使人觉得暖和,友善。但这样的解释并不是诗人自己所提供的,诗中没有出现“cat”“warmth”“friendliness”等字眼。这只是评论家Reinhart所作出的一种解释。而科技隐喻的使用及阐述工作不存在这样的分工。在科学理论构建过程中,如果有隐喻的参与,对隐喻性的术语作出明确的阐述则是必不可免的。诚然这类工作有时也是科学哲学家的任务,但正常情况下则由科学家本人来承担,因为对隐喻性术语的解释是科学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如“struggle for existence”是科学著作《物种起源》中的一个隐喻,Darwin本人对此作出了详尽的解释:
  I should premise that I use this term struggle for existence in a large and metaphorical sense. [ . . . ] . Two canine animals, in a time of dearth, may be truly said to struggle with each other which shall get food and live. But a plant on the edge of a desert is said to struggle for life against the drought, though more properly it should be sai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moisture. A plant which annually produces a thousand seeds , of which only one of an average comes to maturity , may be more truly said to struggle with plants of the same and other kinds which already clothe the ground. [ . . . ] In these several senses , which pass into each other , I use for convenience‘s sake the general term of Struggle for Existence. (Bulhof,1992 :66)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邹晓华
《玻璃山》:荒谬的现实世界 徒劳的个人努力
魂归荒野: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回归主题
上一篇:柯伦泰和苏联的性文学 下一篇:儒家传统价值观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