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柯伦泰和苏联的性文学

2016-01-13 01:06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柯伦泰和苏联的性文学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苏联女作家、政治活动家柯伦泰(A.коллонтай,1872~1952)今
苏联女作家、政治活动家柯伦泰(A.коллонтай,1872~1952)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但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却因她写革命的恋爱道德与题材的小说译介到中国而名噪一时,成为苏联性文学的代表。

柯伦泰虽出身于一个沙俄将军的家庭,但很早就信奉了马克思主义,曾经加入社会民主党,致力于社会改革,后改入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后曾任社会保障人民委员,后来长时期在外交部门工作,出任过几个国家的大使,是苏联第一位女外交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大使。她的作品以表现性解放为主题,她本人对待性关系也持自由的观点,是“一杯水主义”的倡导者,因而在苏联受到正统批评界的攻击,1927年以后,她的小说便不再出版。有意思的是,她的书在苏联成为禁书以后,在中国却大行其道,流行一时。1928年沈端先(夏衍)翻译了她的中篇小说《三代的爱》和《姊妹》,合编为《恋爱之路》,由作新书社出版,1929年同一本书又有温生民译本《恋爱之道》。她的长篇小说《赤恋》1929年也由温生民译出,同年杨骚又从日译本重译,到1934年经过立先重新编译,还出了节译本。周起应(周扬)也曾翻译过她的《伟大的恋爱》,1930年由水沫书店出版,同年李兰也翻译了这一作品,并收入《姊妹》和《三代的恋爱》合编出版。至此,柯伦泰以“恋爱之路”为题名的三部曲《赤恋》、《三代的恋爱》、《姊妹》全部出齐。

最能代表柯伦泰妇女观的是《赤恋》。主人公华茜丽莎是一位典型的女革命家,为了革命胜利和社会的幸福,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与丈夫分居两地,又因过度劳累而损害了自己的健康。但她的丈夫却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堕落为一个贪污腐化分子,并与另一女人有染。当华茜丽莎去探望丈夫,发现了这一切以后,面对丈夫请求她留下来的苦苦哀求,还有自己已经怀孕,最重要的是对于丈夫仍割舍不了的感情,陷入痛苦矛盾之中而不能自拔。最后,终于听从了她正从事的“共同住宅”事业和她要为之献身的工人们的召唤,决然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生下孩子,经过犹豫和彷徨,重新走上了独立自主,为人类为社会尽职尽责的妇女解放之路。柯伦泰通过华茜丽莎形象的塑造,申明了自己对于女性的价值观,即恋爱婚姻家庭的领域只是“私事”,判断一个人的真价,在今天,不仅男人,女人也“非由他的家庭道德上的行为所可评定,而该由他的工作,他的才能,他的意志及他的对于国家社会的有用性以判断的”。华茜丽莎正是怀有“恋爱只是私事,工作更重要”这一信念的革命新女性。正是这种观念打动了中国的译者,温生民在他翻译的《赤恋》译序中说:“恋爱不过是有闲的老爷,太太,小姐们制造出来的神秘的名辞”,我们是被压迫者,哪有机会、时间和精力去恋爱,“我们还有比‘恋爱’更重大的任务啊!”“我们要享受美满的‘恋爱’,我们也要先完成了那更重大的工作———变革社会的工作———才可能。”“赤恋便是暗示这种‘恋爱之道’的有意义的小说。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同意本书的一切主张,可是,华茜丽莎从两性关系的囚笼超脱出来,勇敢地对着现实做一位社会人这一点却是值得赞赏的。也就是因为这样才把它翻成中文,并不是为了本书已有十余国译本的虚誉才动手译的。”

柯伦泰最惊世骇俗的小说是《三代的爱》。这篇不长的小说叙述了祖母、母亲、女儿三代人的不同恋爱观。这三代人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而是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不同时代的社会活动家和革命家。祖母不能满足于安稳的联队长夫人的生活,与“契可夫式的英雄”私奔,开始了她创立巡回图书馆启蒙民众的事业。但她的恋爱观仅是以恋爱的权利否定婚姻的义务,在性的道德上,严格得与道学者一样。所以,当她后来发现这位革命的丈夫背叛了她,她尽管带着女儿离家出走,却仍然决意一生为他保守贞洁。母亲最初和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居,但因当时的白色恐怖,她不得不躲避在技师M的家里做家庭教师。他们之间尽管政治主张完全不同,却萌发了热烈的爱情。但这并未影响她对流徙中的丈夫的爱情,她陷入同时恋爱两个异性的矛盾之中。母亲与祖母的不同在于,祖母认为爱是唯一的,二者必择其一;而母亲则听凭感情和机运的驱使,即使和M生下一个女儿之后,也不时在两个情人之间周转同居,她认为自己处于“和常人一样地能够理解感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人间”。后来,她又听凭相互之间感情的消弭,而与两个恋人先后分手,与比她年轻很多的廖勃柯夫结婚。就是这样一位解放的女性也不能理解她女儿对待爱情和性的态度。大革命后因住宅不足,她与女儿,和丈夫同住了一个房间。但不久,她就发现女儿怀了孕,女儿却不知道孩子是廖勃柯夫的,还是其他同志的。而且,女儿不承认对自己母亲造成了伤害,因为她并不爱母亲的丈夫,甚至从没有恋爱过。女儿还振振有辞地宣布,“恋爱是非有工夫不可的”,“在这种一切时间都被夺去了的革命时代”,“我们偶然碰到,两个人感到幸福的时候,我们就尊重了这个时间”,“这是谁都没有责任的”。那么,“这种事件究竟怎样解释才好呢?这是一切道德律所不能容许的淫荡呢?还是由新生活所招致而从新兴阶级的任务中所产生的见解———就是新道德?”这个问题正是母亲和作者留给我们去思考的。
上一篇:美国大学出版社:无赢利下的经营管理(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