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尊经书院与近代蜀学的兴起(1)(2)

2016-03-01 01:01
导读:在此之前,四川仅有一座省级书院——锦江书院。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内容落伍,与当时的学术潮流严重脱节。锦江书院院长伍肇龄曾说过:“国朝初

  在此之前,四川仅有一座省级书院——锦江书院。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内容落伍,与当时的学术潮流严重脱节。锦江书院院长伍肇龄曾说过:“国朝初建锦江书院,大抵惟科举是务,虽曰习经,涉猎而已,未有专业教者,即欲以古学倡,其如规模之未具何?”因此,重新创建一所“以通经学古课蜀士”的省级书院就势在必行。
  同治十二年(1873)六月,张之洞奉旨充四川乡试副考官,同年十月,奉旨简放四川学政。次年四月,“兴文薛侍郎偕通省荐绅先生十五人,投牒于总督、学政,请建书院,以通经学古课蜀士。”另据《张文襄公年谱》记载:“省城旧有锦江书院,造就不广,与督部吴勤惠公(棠)商建尊经书院,刻期兴工。”所谓“造就不广”,即指锦江书院没有培养出多少有成就的人才。这应该视为当时创办尊经书院的一个初衷,而且是在张之洞入川以前,就在川内人士间形成的一个共识。但为什么会迟至张之洞入川以后,才得以实施呢?从现存的一些史料来看,吴棠对书院的政策主要是经济上扶持,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内容落伍、人才造就不广的问题,一切的关键还在于究竟该办一座什么样的书院才能实现“绍先哲,起蜀学”的目的。
  这个关键问题最终是由张之洞来解决的。川督赵尔巽《已故大学士兴学育材成效卓著,请宣付史馆折》引用川籍绅士伍肇龄等人的话,这样评价张之洞的成绩:
  自同治初年(按:“初”应作“末”),该大学士(张之洞)典试西来,始拔取绩学能文之士,……士风始为一变。旋奉命提督四川学政,则会商前督臣吴棠,奏设尊经书院,择郡县高材生肆(按:“肆”为“肄”之误)业其中,延聘名儒分科讲授。院内章程及读书治经之法,皆该大学士手订,条教精密,略如诂经精舍、学海堂规模。复以边省购书不易,捐置四部书数千卷,起尊经阁庋藏之,藉供生徒浏览。并开书局,刊行小学经史诸书流布坊间,以备士人诵习之资。自是比户横经,远近景慕,蜀中乃彬彬多文学矣。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这段话精要概括了张之洞为尊经书院作出的五大贡献:会商总督、延聘名儒、手订章程、扩大庋藏、开设书局。下面分而论之:
  
  1.会商总督
  清代省级书院一般置于总督或巡抚直接控制之下,要创办一所新的省级书院也不可能破例。所以,尊经书院的创建必须先与川督吴棠协商,再由吴棠直接奏请朝廷批准。张之洞在这方面显然具有前几任学政所没有的丰富经验。早在同治八年(1869),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就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据《张文襄公年谱》:“湖北原有江汉书院,因旧制不足以容多士,早时李文忠公鸿章,以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因商之文忠,别建精舍,名曰经心书院。”从某种意义上说,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不过是湖北江汉书院和经心书院的翻版,所不同的是地点由湖北武昌变成了四川成都,会商的总督由李鸿章变成了吴棠。此事如果别人遇上或许会不知所措,但对于张之洞来说,却是有迹可循、驾轻就熟。
  
  2.延聘名儒
  何一民先生曾撰文谈及选聘山长对于尊经书院的重要性:“书院的山长于书院的声望和发展关系极大,故选聘山长十分重要。尊经书院之所以能声名大噪,与历任山长有很大关系。”其实山长的人选不仅关系到尊经书院的声誉,更重要的是还会决定将来蜀学发展的基本风格和走向,所以事关重大。按照清制,省级书院的山长由督抚亲自出面聘请,但在背后拟定人选名单的实际上是张之洞。据考,尊经书院创建之初,曾向俞樾、张文虎、李慈铭、王闿运等学术巨擘和文化名流发出过邀请,真可谓集一时之选。虽然,这些学者最后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受聘。但是,张之洞为尊经书院多方罗致名师的功劳不可埋没。最典型的一个事例是延聘张文虎,张文虎的《舒艺室诗存》记载了这件事,诗题为《蜀省新建尊经书院,制军吴公(棠)奏开书局,以张香涛学使(之洞)言,介李制军(宗羲)书来欲属予此席,辞之而副以诗》。此外,李慈铭、王闿运皆为同治十年(1871)张之洞寓京时诗酒唱和的老朋友,延聘他们也极有可能与张之洞有关。而王闿运后来受聘入川,开创了近代蜀学的一番新局面、新气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得力于张之洞当初推荐所埋下的伏笔。
上一篇:试论关于解构主义文学批评与新批评之关系(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