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沈从文与三种类型的现代主义流派(之一)(1)(5)

2016-07-20 01:05
导读:上海现代主义 从杜博妮(1971)、朱寿桐(1992;1998)、吴中杰和吴立昌(1995)、李欧梵(1999)、到史书美(2001)的诸多文学学者都指出,我们目前确认

    上海现代主义
从杜博妮(1971)、朱寿桐(1992;1998)、吴中杰和吴立昌(1995)、李欧梵(1999)、到史书美(2001)的诸多文学学者都指出,我们目前确认的许多国际性的现代主义作品(包括不少已经没有人读的作品)1930年代就在中国流行了。 对那一类现代主义作品的研究虽还谈不上彻底,却已相当广泛;在此,本文不打算作这方面的概括。马尔科姆·布拉德布雷和詹姆斯·麦克法拉利强调说,国际现代主义是许多不同国度的文学流派突然融合的产物,每一种流派都有自历的历史成因,并不都一本正经地自认为是“现代”主义的。用德语创作的先锋派作家们曾使现代主义光耀一时(在我们以英语论事的人士看来),但德语圈的先锋派作家们后来却很少使用“现代”一词(1974:36—40)。史书美提醒我们注意日本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史16—30)。日本现代主义的本质比较复杂,且不说它在国际范围内的作用,日本在20世纪早期从西方语言生造了不少批评词汇,现在看来并不贴切,如“自然主义”(这一概念在日本比在西方要“现代主义”得多,大部分批评家并不认为西方的自然主义具有现代主义的色彩)。探讨国际范围的文学运动不是本文的目的,而我下面对上海现代主义所作的分析也主要是根据李欧梵、严家炎、史书美、鲁霍夫等学者所作的研究。
那么什么是上海现代主义?严家炎、彭小妍、张英进等更喜欢称之为“新感觉派”。目前对这一派的作家和作品已有了比较大的共识,初步形成了一些取舍的标准。小说方面的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欧、穆时英、邵洵美和叶灵风;诗歌方面则首推戴望舒、徐迟等。当然,这些小说家和诗人,并不只是发表现代主义作品。
上海现代主义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哲学主张,充其量不过是类似西方现代主义那样的某种模模糊糊的概念,感觉自己属于一个现代的“年代”(李欧梵1990:123)。但李欧梵同时也发现上海文学具有某种独特的现代城市意识。小说的背景通常是城市,题材也常是城市本身、城市的发展、它的物质文化、它的富足(在史书美看来,到了“物欲横流”与“商品崇拜”的地步);还有那些光怪陆离的场景:咖啡馆、剧院、舞厅、以及眼花缭乱的感官享受(包括电影、跳舞、爵士乐等等);城市的生活方式,连“游手好闲的浪荡子”都冷眼嘲弄的种种人物:交际花、咖啡馆常客、花花公子、电影明星、旧戏子等等。从这一切,衍生出一种独特的上海现代主义的文学式样,喜欢渲染速度、动作、视觉感受,崇尚新奇,对读者形成很强的冲击力;某些手法与外国现代主义运动中的未来主义倾向不谋而合。部分上海现代主义作家的笔下,还流露出对颓废生活、时髦风气及猎奇的欣赏和向往。但他们的猎奇乃是城市的猎奇,与中国学院派现代主义和国外现代主义所表现的原始气息完全是两码事。(Woodcock1976;Bell 1999:20—22)。(注:Wang Yoon Wah (1998) and I (Kinkley forthcoming) have written of decadence in certain works by Shen Congwen, but that decadence is neither urban nor directly inspired by turn-of-the-twentieth-century decadence, so I do not count those works here as particularly“modernist.”)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上海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技巧包括意识流描写和运用大量的间接引语叙述刻意陌生化的内容。两种技巧都具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对意识的探索,关注城市及其外在表现。电影蒙太奇是作家们喜欢运用的手法,这一点可能受到上海城市电影文化的影响(李欧梵 1999:82—119)。也有大量的心理分析的内容和寓意。特别是穆时英,更创造了一种模糊主客观的手法(同上引:213)。诗歌方面,主要是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手法。
上海现代主义的题材还包括一些“色情与荒诞不经的”(同上引:153—89)内容。感觉主义,甚至感伤主义,就这样进入了1930年代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中。李欧梵着重指出这些手法的实验性,其标新立异非常接近超现实主义,也确实符合现代主义对变态心理和非理性,包括对性的痴迷和性幻想的旨趣,还有就是将梦作为理解潜意识的窗口等等。但依我之见,题材表现这些内容同时也说明大众的审美趣味进入了现代主义(彭小妍2002:90),并且与传统的宣泄理论互相交融。这一点,从那些表现怪诞离奇,甚至恐怖,精神控制,还有超自然力量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上一篇:哲学视域中的比较文学问题——平行本质与文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