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政治权威的思考与启示(6)
2016-07-24 01:07
导读:3、合法性基础。影响毛泽东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在不少人理解中是群众的支持和心理认同。而在我看来,这种理解要么是不确切的或者是片面的,要
3、合法性基础。影响毛泽东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在不少人理解中是群众的支持和心理认同。而在我看来,这种理解要么是不确切的或者是片面的,要么是伸缩性很大的。如果我们按照马克斯·韦伯所讲的社会层级管理模式来分析,毛泽东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至少应该包括干部(臣)、群众(民)这样两个基本层次。但如果我们按照中国封建传统意识来分析,除了皇帝,其他所有人包括臣、民均为皇帝的奴仆的话,那么干部包括其他高级领导干部也当然是群众。不过这种概念游戏却并不能抹杀官民之间的差别,也不能混淆二者对领袖贡献的大小。毛泽东讲,"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也正是这样一个道理。而领袖与群众之间的环节是再重要不过的了,也是再微妙不过的了。所以,与其说是毛泽东对群众疾苦的关心,倒不如说是毛泽东对实际统治群众的各级干部的担心更确切些。但也的的确确是由各级干部和群众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政治权威的社会基础。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言,君主依赖贵族与依赖群众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依赖贵族要比依赖群众效率高些,但风险也大。因为一点儿小恩小惠就可以满足群众的要求。而贵族,特别是实力派贵族,则胃口很大,往往是得寸进尺。如果说臣伴君如伴虎的话,那君伴臣则如伴狼。俗话说狼子野心说的就是一些不安分的大臣。美国人弗里德里克·泰韦斯说,"封建帝制的传统对1949年以后中国的权威关系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传统的忠于皇帝的观念,特别是忠于各朝代缔造者的思想,巩固了毛泽东在高级领导层的基础"。这一点,有林彪搞的"献忠心"、"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等为证。但从另一个角度,还存在其他封建传统对于毛泽东巩固其在高级领导层的基础不利,比如将相的"功高震主"或"阴谋叛逆"等传统。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影响毛泽东政治权威合法性基础的几个重要人物。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是张闻天。他曾
留学苏联,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内著名的理论家,也是著名的"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之一。从苏联回国后,因其"同党"王明、博古等人把持中央权力,而获得了一个较高的职位--政治局常委。他为人正直、善良,是一位学者型的领导人。在长征途中,因不满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经王稼祥"介绍",与毛泽东结成"联盟",帮助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击败博古和李德,(作为条件)他被推举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但实际权力掌握在周恩来、毛泽东和王稼祥三人组成的军事领导小组。世人称这时的张闻天为"汉献帝"。在延安,毛泽东击败王明,并全面、彻底地清算王明为代表的错误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过程中,张闻天因其历史问题而主动让出最高领导人的职位。建国后,他被分派主管对苏外交事务。一九五九年在庐山会议上失势,致使其政治生命的终结。
二是周恩来。他曾留学法国,是留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军队的创建者之一,长期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也一度是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人。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虽具有出色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但缺乏担任一把手必要的能力、魄力和意志。特别是建国后,在经历了刘少奇事件后,他的言行更加谨慎。他甘为第二和毛泽东的下属,因为他深知跃跃欲试想出头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三是朱德。他曾留学德国、苏联,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军队的创建者之一,长期担任军队总司令一职,被誉为"红军之父"。朱毛分歧以后,朱不再怀疑毛泽东决策的正确性。即使到了"文革",他还担心怀疑毛泽东就有可能被以后的事实证明自己是错误的,怕冤枉毛泽东,进而给党造成损失。建国后,他主持人大工作,失去了对军队的权力。渐渐地淡化自己,种草养花,修身养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是刘少奇。他曾留学苏联,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内著名的理论家,早期主要负责领导工人运动和白区斗争,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干部。其特点是原则性强,具有杰出的经济领导和组织才能,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战略远见。在长征途中 支持过毛泽东。到了延安,他得到毛泽东的赏识。毛泽东特别看重他的留苏身份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而这又是与王明等留苏派斗争的一个重要砝码。而刘少奇也尽了最大努力表现了对毛泽东的支持和忠诚,特别是党的七大,他对毛泽东的赞誉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建国后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这时的他成了毛泽东最具实力的竞争对手。当时的格局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派,以刘少奇、邓小平、(或许还有陈云)、彭真为代表的经济与北京派,以朱德、彭德怀为代表的军队派,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政府派。其中,以周恩来的政府派实力最弱,妥协性最强,并最先向毛泽东靠拢。其次是军队派,在庐山会议彭德怀被剥夺了军权以后,就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最后就剩下经济与北京派了,毛泽东首先批评彭真领导的北京是"独立王国",进而改组和瓦解了北京一支;后又采取批刘保"邓"的策略,分化并击败经济一支,彻底解除刘少奇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