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政治权威的思考与启示
2016-07-24 01:07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毛泽东政治权威的思考与启示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而作 【提 要】本文从理论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而作
【提 要】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吸收中西方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毛泽东政治权威这一敏感且重要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一些历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因此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这对于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毛泽东,进而树立领导者权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政治权威;思考;启示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
"苍天在上,毛主席在纪念堂。"
前一句描述的是毛泽东生前人们的心情,是欣喜,是兴奋;后一句描述的是毛泽东死后人们的心情,是无奈,是无助;前一句描述的是人们发现了自己的领路人、大救星,即毛泽东的出现填补了当时中国权威的空白;后一句描述的是人们失去了自己的领路人、大救星,即毛泽东的逝世造成了当时中国权威的空白。
"谁反对毛主席,谁就反对党中央!"
"毛主席走了,中国将向何处去?"
前一句表现出人们对毛泽东生前政治权威的忠心和崇拜,后一句表现出人们对毛泽东死后中国发展的担心和忧虑;前一句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盲目心态,后一句多多少少地反映出人们的理智心态。
再联系近些年来中国不断掀起的"毛泽东热"这一社会现象,就不难想见毛泽东及其权威的魅力。而正是毛泽东及其权威改变了二十世纪的中国,也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世界。世界上的许多
政治学者、政治要员,甚至是普通百姓(特别是青年人)都对毛泽东的政治权威充满兴趣。大家都难以置信一个农民出身的师范生竟然发动起几亿中国劳动群众造反、革命,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毛泽东传奇式的个人经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以及他那极富感染力的情感世界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毛泽东的政治权威"这个课题,在中国是十分敏感的、极其慎重的。而在国外却是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而且发表了许多见解深刻、切合实际且影响广泛的论著。本人正是出于对毛泽东政治权威的特殊兴趣,以及对毛泽东个人及其思想崇敬的心情,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审慎地谈论一下个人的一点思考,敬请学界前辈和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 认识毛泽东政治权威的理论视野
认识毛泽东政治权威的理论视野,我们先从搞清楚什么是权威、什么是政治权威开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是指:①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信。②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政治权威"的专门词条,但政治领域的权威现象,一般称为政治权威,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拿权威的第二种解释来分析毛泽东的政治权威,是既适用又不完全。因为毛泽东当然是政治领域最有地位的人物。但毛泽东所涉猎的范围又何止是政治,还有文化、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甚至包括经济探索。正如邓小平所讲的那样,"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毛泽东在许多领域都堪称是权威。对于权威的第一种解释,毛泽东同样是适用的。因为他和他的思想不仅被人们信仰,甚至是崇拜,而且是自觉地被服从,甚至是盲从。从1935年算起,他领导中国革命长达41年之久;从1949年算起,他执掌国家政权、领导经济建设长达27年之久。这就足以说明毛泽东的力量之大,威望之高。
但是上述这些对于说明毛泽东政治权威这一长期的、复杂的政治社会现象,显然是不够的。中外近现代的政治精英和专家学者普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毛泽东,特别是他的晚年,不论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面来说,都根本地改变了中国,进而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那么在这个开放的时代,中西交流、中西合璧,甚至是中西融合也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相应出现了一系列的诸如"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等的著述问世,并逐渐译入中国。这就大大扩展了国人的思维,也丰富了国人对毛泽东的认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国学者从西方的观念、思维模式引出对中国现象的思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人们研究权威,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借鉴德国著名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关于社会权威类型划分的理论。当然不少人也借鉴了恩格斯的《论权威》。这里我们也借用这样的一项研究成果,来作为下一步分析论证的一个理论依据。那就是中国学者张江河博士对西方的权威一词的考察及其结论。张博士通过考察认为,
英语中的权威一词是Authority,"其含义原指某些事物(如
诗歌、雕塑、法律)的创始人,特别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城市的创始人。""这种含义后来被引申到最初由贵族长老组成、后来又包括平民在内的有经验的官员所组成的议院。""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此种意义上的权威又被逐渐地广泛地应用于包括政治和法律在内的各种人类的活动中,包括宗教、教育、家庭和信念等等。由此而来,权威在实际中就体现在各类人物身上,例如立法者、法官、官员、父母、教师、专家、知识分子、牧师、预言家等等。这些人都被认为具有某种权威,各自在某些问题上的言行享有合法的权威性。"这与我们现在普遍承认的,毛泽东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国家和军队的最主要的缔造者,相应毛泽东具有无与伦比的权威性是相同或相似的。这种理解的根据在于,地理意义上的中西方都接受同一客观规律或者同一有生命力的传统的支配,而这一规律或传统,不论是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及其理论)还是西方人的理解(及其理论)都在发生作用。就像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敬畏"天",而西方人信仰"上帝"、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在西方有些国家称"君主"一样。根据考察,张博士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权威,西方有两种认识方法:一是在一般意义上使用'权威'一词,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在《论权威》中,用不可辩驳的逻辑,论证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并存在着权威的现象,大海中的航行、生产中的合作、社会组织的活动,无一不需要权威,无一不存在着权威。此种权威的理解,是基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也就是不管人的主观上承认不承认,而客观上都有某种支配力量的存在。二是在特殊意义上,即人们按其需要来认识权威,这即是某些人由于其在一定时空的某些领域,具有实现人们某种利益的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从而使人们不得不心悦诚服,如权威著作、权威专家、科技权威、医学权威、政治权威等。这种认识,是以权威者具有超过普通人的特殊能力为基础的。"而后一种认识,也正是马克斯·韦伯所讲的"超凡魅力型权威"。那么把上述两种认识方法结合起来分析毛泽东的政治权威,就不难理解了。马克思曾高度赞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最进步的变革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联系中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那个腐败屈辱、割据混战的动荡年代,可以肯定,正是应那时人们对"重整旧河山"的民族英雄的呼唤,历史才孕育并造就了毛泽东这样一位使中国实现了最空前的统一、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时代巨人。在人民水生火热之时,毛泽东横空出世;在国家危难、革命危急之时,毛泽东力挽狂澜。这样的人没有权威吗?这样的人不该有权威吗?毛泽东政治权威的根就这样深深地扎在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土壤里,是历史选择的时机和节气,是毛泽东的对手浇灌的水和施下的肥,才培育出二十世纪中国的权威--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