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化胡”到“西学中源”(1)(2)
2016-09-04 01:10
导读:“老子化胡”说的另一个早期版本见于三国时魏郎中鱼豢《魏略·西戎传》,原书今已不存,《三国志》裴松之注有引: 罽宾国、大夏国、高附国、天竺国
“老子化胡”说的另一个早期版本见于三国时魏郎中鱼豢《魏略·西戎传》,原书今已不存,《三国志》裴松之注有引:
罽宾国、大夏国、高附国、天竺国皆并属大月氏。临儿国《浮屠经》云:其国王生浮屠。浮屠,太子也。父曰屑头邪。母曰莫邪。浮屠身服色黄,发青如青丝,乳青毛蛉,赤如铜。始莫邪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肋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七步。此国在天竺城中。天竺又有神人名沙律。昔汉哀帝元狩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浮屠》所载临蒲塞、桑门、伯闻、疏问、白疏闻、比丘、晨门,皆弟子号也。《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7]。
关于“老子化胡”说,许理和(Erich Zurcher)在其《佛教征服中国》一书中有大量的论述,特别是专以一章介绍围绕此题展开的佛道斗争[8]。他指出,“化胡说起初并非被用来作为一种排佛的策略。至少有一例(襄楷奏书)能明确说明这个故事并未被用来显示佛教的卑劣和荒谬,而是把它与中国古代圣人的名字相联系,借此强调佛法清净而又慈悲为怀的特点。……然而,在约公元300年,关于这个传说开始出现争论。”[9]
为了争夺民间信徒和皇室的恩宠,释、道两家展开了不择手段的生死斗争。西晋道士王浮伪造《老子化胡经》,附会《史记·老子传》“见周之衰,乃遂去……莫知其所终”,将佛教说成是老子在域外传授的“外道”,是为早期“西学中源” 说的代表作。《老子化胡经》本经已佚,北周甄鸾《笑道论》中保存了若干片断;此外本世纪初在敦煌发现了一种可能是10卷本的《老子化胡经》,今存卷一、十两残卷,考非原著[10] [11] [12]。可见“老子化胡” 说在历史上有许多变种。兹就《笑道论》所引,涉及“老子化胡”较完整的经文就有[13]: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老子以周幽王德衰,欲西度关,与尹喜期三年后於长安市中青羊肝中相见。老子乃生皇后腹中。至期喜见有卖青羊肝者,因访见老子。从母怀中起头鬓皓首,身长丈六,戴天冠、捉金杖,将尹喜化胡,隐首阳山,紫云覆之。胡王疑妖,镬煮而不热。老君大嗔,考杀胡王七子及国人一分并死,胡王方伏,令国人受化,髡头不妻,受二百五十戒,作吾形象,香火礼拜[14]。
老子以上皇元年下为周师无极元年,乘青牛薄板车度关,为尹喜说五千文曰:吾游天地之间,汝未得道,不可相随,当颂五千文万遍,耳当洞听,目当洞视,身能飞行,六通四达,期於成都。喜依言或之,即访相见,至罽宾檀特山中乃至。王以水火烧沈,老子乃坐莲华中诵经如故。王求哀悔过,老子推尹喜为师,语王曰:吾师号佛,佛事无上道。王从受化,男女髡发,不娶妻。於是无上道承佛威,神委尹喜为罽宾国,佛号明光儒童[15]。
老子入关至天竺维卫国,入于夫人清妙口中,至后年四月八日剖左腋而生,举手曰:天上天下,惟我为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16]!
老子入关往维卫国,入清妙夫人口中,后剖左腋生,行七步曰:天上天下,惟我为尊,於是乃有佛[17]。
老子化胡,王不受其教。老子曰:王若不信,吾南入天竺教化诸国,其道大兴,自此以南无尊於佛者。胡王犹不信受,曰:若南化天竺,吾当稽首承南无佛。又流沙塞有加夷国常为劫盗,胡王患之,使男子守塞常忧,因号男为优婆塞;女子又畏加夷所掠兼忧其夫为夷所困,乃因号优婆夷[18]。
历洛神州界,迫至东海间。广宣世尊法,教授聋俗人。与子威神法,化道满千年。年满时当还,慎莫恋东秦。无令天帝怒,太上蹋地嗔[19]。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老子化胡,胡王不服,老子打杀胡王七子国人一分[20]。
以上说法的荒诞不经是明显的,如甄鸾就指出,仅就佛的前身而论,就有尹喜号儒童、老子化罽宾、老子妻化愤陀王号释迦、老子化维卫、老子化白净王子等五种不同的说法,而《化胡经》所引的“南无”、“优婆塞”和“优婆夷”等,不过是梵语“救世”、“善男”和“信女”的音译而已。这显然是一种类似文字游戏的附会,然而只要想一下直到清代,人们还普遍相信“阿尔热巴拉即东来法”的神话,对这一类把戏所起的作用就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