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化胡”到“西学中源”(1)(5)
2016-09-04 01:10
导读:上述景教碑在明末出土后,传教士和中国教中学者深感振奋,研究者纷至沓来[34]。 3.3 祆教 祆教即拜火教,起源于古代波斯,南北朝时已传入中国,唐
上述景教碑在明末出土后,传教士和中国教中学者深感振奋,研究者纷至沓来[34]。
3.3 祆教
祆教即拜火教,起源于古代波斯,南北朝时已传入中国,唐宋得到很大发展。祆教在中土得以盛行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它被当作佛教外道的一种,杜佑《通典》称:“祆者,西域国天神,佛经所谓摩醯首罗也。”“摩醯首罗”是梵语Mahesvara的音译,本指婆罗门教的大神湿婆(Siva);其二是中国古来已有尊崇祝融为火神的传统,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称:“祆神本出西域,盖胡神也,与大秦、穆护同入中国,俗以火神祠之。京师人畏其威灵,甚重之。”
3.4 犹太教
中国的犹太人和犹太教是西方汉学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斯坦因(Mark Aurel Stein)和伯希和在新疆地区的考古调查中都找到了犹太商人已于8世纪来到中国的证据,利玛窦(Matteo Ricci)、艾儒略(Julius Aleni)对居住在开封的犹太人进行过研究,骆保禄(Giampaolo Gozani)曾将开封犹太教堂的碑文录下寄往罗马。
至迟从明代中叶开始,开封的犹太人就以清真后人自称,其会堂(Synagogue)也被称为清真寺。现在尚存的三块开封犹太会堂的碑文分别是弘治二年(1489)《重建清真寺》碑、正德七年(1512)《尊崇道经寺记》碑和康熙二年(1663)《重建清真寺记》碑。其中弘治碑称:
夫一赐乐业立教祖师阿无罗汉,乃盘古阿耽十九代孙也。自开辟天地,祖师相传授受,不塑于形象,不谄于神鬼,不信于邪术。
“一赐乐业”即以色列(Israel),“阿无罗汉”即亚伯拉罕(Abraham),“阿耽”即亚当(Adam)。正德碑称:
道经相传,有自宋矣。自开辟以来,祖师阿耽,传之女娲,女娲传之阿无罗汉,罗汉传之以思哈各,哈各传之雅阿厥勿,厥勿传之十二宗派……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女娲”即挪亚(Noah),“以思哈各”即以撒(Isaac)、“雅阿厥勿” 即雅各(Jacob)、“十二宗派”即雅各的十二个儿子或以色列十二支,以上都是《圣经》中犹太人的祖先。弘治碑言“盘古阿耽” ,将《圣经》中人类的始祖亚当冠以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之名;而在正德碑中,“自开辟以来,祖师阿耽”的句式,似乎把盘古与亚当分开了。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块康熙二年的《重建清真寺记》碑:
夫一赐乐业之立教也,其由来远矣。始于阿耽,为盘古氏十九世孙。继之女娲,继之阿无罗汉。罗汉悟天人合一之旨,修身立命之源,知天道无声无臭,至微至妙,而行生化育,咸顺其序[35]。
荣振华(Joseph Dehergne)参照弘治碑,以为“为盘古氏十九世孙”八字应在第二个“罗汉”之后[36],即“夫一赐乐业之立教也,其由来远矣。始于阿耽,继之女娲,继之阿无罗汉。罗汉为盘古氏十九世孙,悟天人合一之旨,修身立命之源,知天道无声无臭,至微至妙,而行生化育,咸顺其序。” 也就是将原来的意思“亚当为盘古十九世孙”改为“亚当的后人亚伯拉罕为盘古十九世孙”。
这一意见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尽管康熙碑今已不存,但其拓片和各种早期的记录均在,如无十分确凿的证据,不能断言碑文镌刻错误;其二,正德碑似已包含将盘古和亚当区别开来的意思,康熙碑正是将此意明确表达出来了,同时又综合了弘治碑的“十九世孙”这一层年代学的意思在里面。
按清初开封的犹太人,对其先世的历史已不甚了解,谙熟《圣经》年代学的教士可能也已过世,此碑的撰写者或许是有意识地将亚当说成是盘古的后代;这里的“盘古”,就是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那个盘古,但又不等同于犹太人的先祖亚当,而是亚当的十九代先人。这样做的动机,有可能是为犹太人和犹太教在中国寻根。
大学排名 三个碑文中大量引述六经、推崇五伦,以及显扬功名的内容反映了来华犹太人适应本地文化的努力,学者多有论述,这里不赘[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