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创新学习思想探微(1)(3)
2016-12-15 01:06
导读:3、 激发、培养学习兴趣和情感 在《论语》中,有64次提到“学”,其中“好学”就有15处,足见孔子对学习兴趣和情感在创新学习中的重视。试以学习内
3、 激发、培养学习兴趣和情感
在《论语》中,有64次提到“学”,其中“好学”就有15处,足见孔子对学习兴趣和情感在创新学习中的重视。试以学习内容为例观之:诗、书、礼、乐是孔子教授弟子的主要教材,但他在教学中并不是逐章逐句地讲解,以自己的讲授代替学生的学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通过对《论语》的分析,可以发现,孔子多数时候是向学生概述各书的精邃之点,或强调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自学。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程度,他把学习者划分为“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个层次,并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知之者”指的是“困而学之”(《季氏》);这种学习缺乏学习动力,只是遭遇困难后才去学习。好之者”和“乐之者”指的是“学而知之”(同上);这种学习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而其中的“乐之者”还涉及到情感因素与创新学习的必然联系。
通过披阅《论语》,可以发现,对兴趣和情感的重视确是孔子学习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同上)从学习
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指出了兴趣和情感在学习中的巨大影响。好学、乐学,遭遇困难而后才知学,身处困厄而仍不知学,学习者主体性的不同发挥,对学习结果会有质的影响。孔子看到了学习者的现实差别(“上智”、“中人”、“下愚”)与其主体性不同发挥之间的内在关联;虽然他可能夸大了这种关联,但其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的科学因素不容忽视。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常国良 金林祥 于珍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孔子和谐美育思想的精神原型
“为我”与“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