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华文化定位(5)

2017-06-29 01:02
导读:"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个故事看起来极端了一点,但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则非常深刻。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决不能对自然无量的开发,把自然界开发得成一个死寂的东西,人类如何生存?而当今的现实情况,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过量开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臭氧层变薄,海洋毒化,环境污染,已经严重的威协着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家的"崇尚自然"的理论是应该受到重视的。

人之所以不应该破坏"自然",是基于"道法自然"这一基本思想。"道"在老庄道家学说中是一最基本概念。老子认为"道"无名无形而成济万物,庄子更进一步认为"道"无有无名而物得以生。照他们看,"道"不是什么具体的事物,但它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是超越天地万物的本体,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但"道"是"天下母"、"万物之宗";庄子说"大道不称",但"行于万物者,道也"。正是由于"道"无名无形(甚至是"无有"⑩),它才能是天地万物存在之根据。但"道"又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所以老子说"道"是"众妙之门",庄子说"道""无所不在",这种"道""器"不离、"体"、"用"合一的观点,正是"人"法"道"得以成立的根据。作为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无人合一"的表述。就这点看,道家在思维模式上与儒家颇有相通之处。因此人应该按照"道"的要求行事;而"道"以"自然无为"为法则,故人应崇尚"自然",行"无为之事"。老庄的"顺应自然"的学说实是建立在以超越性的"道"为基础的哲学本体论之上。同时,老子又为中国哲学建构了一种宇宙生存论的模式,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对这段话向来有不同解释,但它说明老子认为宇宙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分化过程,则是众多学者都可以接受的看法。照老子看,宇宙的原始状态是一和谐的统一体,正是由于分化使之越来越复杂而离开"道"越来越远,因此人应该"反本"、"归根",反回到"道"的原始状态,这样才可以清除"人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弊病。道家的宇宙生成论思想也正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的哲学基础。这就是说,老庄道家的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对中国哲学有非常大的影响,⑾我们研究道家思想大概应该注意它对今日哲学的合理建构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从以上分析看,我们也许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建立在修德进业基础上的人本主义,它可以对人们提高其作为"人"的内在品德方面贡献于社会;道家思想是一种建立在减损欲望基础上的自然主义,它可以对人们顺应自然、回归人的内在本性方面贡献于社会。儒家的"仁论"和道家的"道论"哲学以及它们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同样可以贡献于今日人类社会。这就是说,中华文化不仅可以在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都可以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就其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形上层面也会对二十一世纪的哲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夸大儒家思想的意义,其人本主义将会走向泛道德主义;如果夸大道家思想的意义,其自然主义将会走向无所作为。同样,如果中国哲学家不认真吸收西方哲学的重知识系统、重逻辑分析的精神,从西方哲学这个"他者"来反观自己的哲学问题,那么它就很难克服其一定程度上的直观性,也很难使它开拓出一个更高的新层面。因此,我们必须给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以适当的解释,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当今人类社会各民族、各国家大概都能从其文化传统中找到某些贡献于人类社会的资源。不过各民族、各国家都应看到自己的文化传统只能在某些方面作出贡献,而不可能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一切问题。中国文化作为世界多种文化的一种,我们应该清醒地给它一个适当的定位。中国文化要想在二十一世纪走在人类文化的前列,必须在充分发挥其自身文化内在活力的基础上,排除其自身文化中的过了时的、可以引向错误的部分,大力吸收其他各种文化的先进因素,使我们的文化"日日新、又日新"而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和人类终极关切的哲学问题上作出贡献,这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福祉。
上一篇:从卢梭人民主权论看卢梭(1) 下一篇:没有了